满身秋月满襟风,敢叹栖迟一壑中。
除目解令丹灶坏,诏书能使草堂空。
岂无高士招难出,曾有先贤隐不终。
说与同袍二三子,下山未可太匆匆。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示同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满身秋月满襟风,
身上弥漫着秋天的月光,衣襟中盈溢着秋风,
敢叹栖迟一壑中。
勇敢地叹息着自己在深山中的隐居之境。
除目解令丹灶坏,
除却目标,解下官职,丹炉破损,
诏书能使草堂空。
官方的任命书使得草堂空空荡荡。
岂无高士招难出,
难道没有高尚的人物能够招纳我出山,
曾有先贤隐不终。
曾经有先贤隐居而不能长久。
说与同袍二三子,
我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说一说,
下山未可太匆匆。
下山的时候不要急匆匆。
诗意:
这首诗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刘克庄作为一个隐士的心情和遭遇。诗人通过描述自己满身的秋月和襟中的秋风,表现了自己深山隐居的境况。他解下了官职,草堂变得空荡荡,但他又感叹自己无法找到一个能招纳他出山的高尚人物。最后,他向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表示,尽管他有下山的打算,但也不宜匆忙。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隐士的内心世界。通过运用秋月、秋风等意象,诗人传达了自己对自然环境的感知和内心的孤寂与无奈。诗中的"秋月"和"秋风"象征了离散、冷落和无常,与诗人隐居的处境相呼应。诗人通过表达自己的隐居之志和对外界的失望,呈现了一种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最后,他向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表达了对他们的期待,并提醒他们下山时要慎重。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摹,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境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首诗表达了一种隐逸者的心态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久别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觉白云低。诗人用笔求逋峭,何不看山到浙西?
抱关故悠悠,挂壁仍駸駸。况此十日病,酒止诗废吟。别来定安否,千万关我心。
可是诗边欠老干,藓床相对话灯残。秋城一夜江湖晚,风雨重阳菊自寒。
茅许禀灵气,一家同上宾。仙山空有庙,举世更无人。独往诚违俗,浮名亦累真。当年各自勉,云洞镇长春。
昨日雨,今朝晴。前月小,后月大。君欲问百年,百年如此过。孰为辱,孰为荣。何者福,何者祸。山中多白云,莫教脚一蹉。
终日在东厢,闲消百刻香。一枰分黑白,双砚列朱黄。荷气侵帘馥,桐阴覆井凉。前知今夕梦,孤榜上潇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