徂夏暑未晏,蝉鸣景已曛。
一听知何处,高树但侵云。
响悲遇衰齿,节谢属离群。
还忆郊园日,独向涧中闻。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埽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扫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生开元二十五年。少以三卫郎事明皇。干元间为太学生,始折节读书。永泰中为洛阳丞。大历间歷仕京兆府功曹参军。十四年,自鄠县令制除栎阳令,公疾辞不就。建中中拜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约卒于贞元九年。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补诗一首。
《始闻夏蝉》
徂夏暑未晏,
蝉鸣景已曛。
一听知何处,
高树但侵云。
响悲遇衰齿,
节谢属离群。
还忆郊园日,
独向涧中闻。
中文译文:
盛夏未过炎热尚未减退,
夏蝉的鸣声随着黄昏而响起。
只听到了声音,而不知道来自何处,
高大的树木将蝉声遮蔽于云中。
蝉声响彻,悲伤地告诉它们的衰老,
它们的生命节奏告诉我们彼此已经分离。
我仍然怀念郊园的日子,
只是独自一人站在涧水边倾听夏蝉的声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天的景象和夏蝉的鸣声。作为夏季的代表性昆虫,夏蝉的鸣叫声被视为盛夏的象征,它们的鸣叫声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炎热的感觉,也让人们陶醉其中。诗中的“徂夏暑未晏”表明夏天的炎热还未消退,而夏蝉的鸣叫声在黄昏时分开始响起,为即将来临的夜晚增添了一种诗情画意。
诗中的高树将夏蝉的鸣叫声屏蔽在云中,给人一种遥远而神秘的感觉。蝉声响悲,暗示了它们的寿命已经进入衰老,夏蝉的鸣叫声既是美丽又是悲伤的。而“节谢属离群”表明夏蝉的生命结束后,它们将离开这个群体,形成一种孤独的境地。
最后两句“还忆郊园日,独向涧中闻”表明诗人怀念过去的日子,在涧水边独自倾听夏蝉的鸣叫声,回忆起过去郊园的时光,令人产生对美好记忆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以夏蝉的鸣叫声为主题,通过描写夏天的景象和夏蝉的鸣叫声,传达了一种暮夏时节的寂寥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通过夏蝉的鸣叫,诗人引起了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之情。
待阙南风欲炷香,东风打并住西堂。石榴已著乾红蕾,却问春归有底忙。
相逢仍朔漠,相问即波涛。江思苇花折,笛声关月高。簿书君阅倦,章句我吟劳。竟夕空凭阁,长河漴石壕。
功名富贵付悠悠,高卧山城又过秋。燕坐香灯为静侣,闲行麋鹿是同游。青黄草木新霜过,潇洒溪山夜雨收。回首十年梁苑客,枉教白却少年头。
魏武子孙今寂莫,唐来只有画将军。邺城初见黄须面,尚喜登堂词若云。乃公白首图籍里,小心恐惧教其子。文章锦心仍绣腑,屠龙殚家安用许。半年系船康海门,官忙不共持一樽。冈头黎花吹欲尽,淮口汴流来正浑。鄙夫日欲向吴越,官满一封飞魏阙。着书虎观未敢言,蔽身蝉叶真痴绝。
古人务乐善,见士即推毂。今也多忌才,对面远贤蜀。顾予尝喜学,幽室未偶烛。幸会才翘翘,深惭识碌碌。升堂听高论,惟愁日景促。经义许叩击,诗章容往复。荷公引重语,玞珉变良玉。一违几席来,羲娥变昏旭。远闻落帽节,宾朋相追逐。剩摘篱下黄,痛饮杯中醁。清谈已忘倦,佳篇
齿疏鬓白两眸昏,万事无堪老病身。脱粟犹沾太仓禄,法冠仍忝外台臣。直缘迂僻求闲地,岂是孤高慕古人。英俊满朝皆稷契,太山何少一飞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