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杨修竹半藏山,一径纡回暮雨间。
绿满野田看渺渺,白飞岩溜自潺潺。
空村鲐背行歌去,古寺头陀乞食还。
却羡幽人在深僻,断无来客扣禅关。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十五日游龙华净明两院值雨》是宋代蔡襄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垂杨修竹半藏山,
一径纡回暮雨间。
绿满野田看渺渺,
白飞岩溜自潺潺。
空村鲐背行歌去,
古寺头陀乞食还。
却羡幽人在深僻,
断无来客扣禅关。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一个雨天游览龙华净明两院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表达了诗人对清幽宁静、远离尘嚣的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首句"垂杨修竹半藏山"描绘了在山脚下修竹丛中垂下的垂杨树,给人一种清凉、宁静的感觉。接着,诗人描述了一条弯曲的小径,迂回绕过,似乎在暮雨之间隐约可见。这里的暮雨增添了一丝清凉和静谧的氛围。
第三句"绿满野田看渺渺"表现了田野的广袤和青翠的景色,诗人眺望远方,感叹景色的辽阔壮丽。第四句"白飞岩溜自潺潺"描绘了溪水从白石间流淌而过,发出潺潺的声音,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空村鲐背行歌去,古寺头陀乞食还"描写了村庄里的人们,诗人称他们为"鲐背"和"头陀",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行走于乡间小径和古寺之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过上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却羡幽人在深僻,断无来客扣禅关"表达了诗人对于深山幽谷中隐居的人们的羡慕和赞美。他们生活在僻静的地方,没有外来的打扰,可以专心修行禅修。
整首诗情景交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远离尘嚣的生活的向往和赞美。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诗人展示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以及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