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颐横口语,椎髻曲肱眠。
莫问谁宾主,安知汝辈年。
邻鸡生午寂,幽草弄秋妍。
却忆东窗簟,蛮藤故宛然。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示无外》
支颐横口语,
椎髻曲肱眠。
莫问谁宾主,
安知汝辈年。
邻鸡生午寂,
幽草弄秋妍。
却忆东窗簟,
蛮藤故宛然。
中文译文:
示众人无需在意外界的评判,
自在地坐着,随意地说话。
不必问谁是主人,谁是客人,
又怎么知道你们的身份和地位。
邻居的鸡在午后静悄悄,
幽深的草丛中嬉戏着秋的妩媚。
我却回忆起东窗下的竹席,
蛮荒地藤蔓依旧宛如从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作品。《示无外》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态度,主张人们应该超越社会的虚荣和名利,自由自在地生活。
首先,诗中的"支颐横口语,椎髻曲肱眠"表达了舒适自在的生活态度。支颐横口语意味着坐着悠闲地说话,椎髻曲肱眠则暗示着舒适地躺下休息。这两句描绘了作者无拘无束、不受世俗所困的生活态度。
其次,诗中的"莫问谁宾主,安知汝辈年"表达了对社会地位和身份的无所谓。作者认为人们不必过多关注彼此的地位和身份,因为这些并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这种超脱的态度体现了王安石对社会虚荣的批判。
接着,诗中的"邻鸡生午寂,幽草弄秋妍"描绘了宁静和自然之美。邻居的鸡在午后的安静中生活,幽深的草丛中展现出秋天的美丽。这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强调了与世隔绝的宁静和深远的意境。
最后,诗中的"却忆东窗簟,蛮藤故宛然"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东窗簟是指竹席,蛮藤则指藤蔓。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宁静而自由的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强调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总体而言,王安石的《示无外》通过表达超脱尘世、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批判社会虚荣,强调宁静和自然之美,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和启迪,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追求内心自由的人生哲理。
告老身心日互催,又将乌帽点黄埃。丫头岩下来仍往,四十三年十二回。
黄大痴,滑稽玩世人不知。疑似阿母傍,再谪偷桃儿。平生好饮复好画,醉后洒墨秋淋漓。尝为弟子李少翁,貌得华山绝顶之天池。乃知别有缩地术,坐移胜景来书帷。身骑黄鹄去来远,缟素飘落流尘缁。颍川公子欣得之,手持示我请赋诗。我闻此中可度难,玉枕秘记传自青牛师。池生碧莲
微雨洒高林,尘埃自萧散。耿耿心未平,沉沉夜方半。独惊长簟冷,遽觉愁鬓换。谁能当此夕,不有盈襟叹。
醉来丰瘁同,眠去身世失。二乐擅一亭,夫子信超逸。杯行徂老春,肱枕颓升日。壮志未及伸,幽愿良自毕。
朝雨黄鹂静,春风暗蕊低。极知来令节,未肯踏深泥。狼藉桃无语,侵寻草满蹊。还闻骑马客,踯躅向沙堤。
南邻博士只破帏,春来数日分春衣。东风陌上催蒙茀,不许看花缓缓归。那此此理未可诉,破费书厨走长路。静思我咎安致然,杳杳人情无问处。归来粉黛包亦结,安得衾绸更罗列。娇儿冬明示须啼,正恐当寒更无袜。命数从来有奇耦,北里士师真好手。一时欢笑父子同,箧载缣缃船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