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示杨仲质》

谁识一微尘,於中藏本佛。
时时常放光,照烛一切物。
只许信心人,在处无轻忽。
这回味未应,不离金刚骨。
逢本分钳锤,煆成非外物。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示杨仲质》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谁能领悟微小尘埃中所蕴含的佛法真谛?它时刻都在发出光明,照亮一切物体。只有具备坚定的信心,才能在任何环境中不轻视它。这种体验仍未变化,不离开金刚般坚固的内心。当我们遭遇各种考验和磨砺时,我们将被锤炼成非凡之人,这与外在世界无关。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释印肃对佛法教义的理解和对修行的思考。诗中通过微尘、光明、烛光和金刚等意象,把佛法的真理与个体修行的境界相联系。佛法被比喻为微尘中蕴含的本佛,它时刻都在发出光明,照亮一切物体。只有那些怀有坚定信心的人,能够在任何环境中不轻视佛法的存在。这种修行的体验是深远而持久的,它源自内心的坚固,不受外界干扰。当我们面临各种考验和磨砺时,我们会被锤炼成一种非凡的人,这种境界不是外界物质能够给予的。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寥寥数语道出了佛法的精髓,表达了对修行的理解和体悟。微尘代表着看似微小的事物,但其中蕴含着佛法的真谛,它是佛法本身的体现。光明象征着智慧和觉悟,它时刻都在照亮我们的内心和周围的世界。烛光则是对修行者的指引,使我们能够认识到一切事物的真相。金刚是坚固和不动摇的象征,它代表着修行者内心的稳定和抵御外界诱惑的力量。

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将佛法的智慧融入其中,表达了对修行的要求和境界。它强调了信心的重要性,只有怀有坚定信心的人才能够真正领悟佛法的真谛,并在修行中不轻视微小的事物。诗词中的意象和比喻生动而富有感染力,带给读者一种深深的思考和启发。它提醒我们,修行不仅仅是追求外在的功德和成就,更重要的是培养内心的坚定和智慧,以面对世间的一切挑战和变化。

  • 《送李明府去官》

    谤言三至后,直道叹何如。今日蓝溪水,无人不夜鱼。

  • 《题长滩铺》

    一丘一壑吾臭味,真是真非孰有无。月笛烟蓑秋正好,急须归钓渚溪鱼。

  • 《众乐亭》

    重寻佳景冠南州,天与邦人作胜游。百尺台成偏得月,四时花放不知秋。当轩叠嶂高还下,傍槛长溪咽复流。只道史君能共乐,有谁能会史君忧。

  • 《书怀》

    功名富贵两茫茫,惟有躬耕策最长。吏牍沈迷妨养疾,囊衣结束待还乡。洲中未种千头橘,宅畔先栽百本桑。书寄子公吾自嬾,故人不是总相忘。

  • 《玉楼春(丙子十月生)》

    往年糊口谋升斗。朱墨尘埃沾两袖。黄粱梦断始归来,依旧琴书当左右。而今藏取持螯手。林下独居闲散又。问之何以得长年,寡欲少思安老朽。

  • 《杂兴二首》

    朱轮华盖事远游,厩无良马乘疲牛。青丝玉勒金络头,任重道远旁人忧。奔驰往来历山丘,腾坑投淖摧辕輈。已压复起行未休,青刍黄粱为君羞。长路漫漫经九州,场有白驹胡不收。饥食玉山饮河流,朝秣幽冀莫炎陬。奔云掣电不少留,仆夫顾之心怀愁。王良不生谁与谋,哀哉骏骨千金酬。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