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璧推良质,寒窗足雅供。
点分鸜眼秀,色渍马肝浓。
岩浸端溪月,纹藏古歙峰。
可怜方寸石,笔下几迎逢。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试砚》是宋代袁说友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试砚》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断璧推良质,
寒窗足雅供。
点分鸜眼秀,
色渍马肝浓。
岩浸端溪月,
纹藏古歙峰。
可怜方寸石,
笔下几迎逢。
诗意:
这首诗以砚台为题材,通过对砚台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于文化和艺术的追求以及对学问的热爱。诗中通过对砚台的形态和特点的细致描绘,展现了砚台的珍贵和美丽。
赏析:
《试砚》一诗以砚台为中心,通过对砚台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化和艺术的追求以及对学问的热爱之情。首句“断璧推良质”将砚台比作断裂的美玉,推崇其优质与纯净。接着,“寒窗足雅供”表达了诗人在学习的寒窗苦读中足够供应雅兴之意。
接下来的两句“点分鸜眼秀,色渍马肝浓”,描写了砚台表面点状斑纹的美丽和色泽的浓郁,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而“岩浸端溪月,纹藏古歙峰”,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示了砚台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最后两句“可怜方寸石,笔下几迎逢”,表达了诗人对砚台的怜爱和赞美之情。砚台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方寸之物,却能与文人笔下的文字相遇,成为书写的工具和学问的载体。
整首诗以砚台为主题,通过对砚台的描写,表达了对文化和学问的推崇和热爱之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意境的词句,诗人将砚台赋予了人文情怀,使得这个小小的器物具有了更加深远的意义。这首诗词不仅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观念,也表达了对学问和艺术的追求。
提壶戏饮方多病,布谷催耕未有田。老去情怀非宿昔,日长图史得周旋。客愁正是连山雨,时事浑如上水船。问主导诗翁无恙否,遥怜裋褐耸双肩。
当年嚼血渍铜驼,风气悠悠柰若何。汉贼已成千古恨,楚囚不觉二年过。古今咸道天骄子,老去忽如春梦婆。试把睢阳双庙看。只今事业愧蹉跎。
涧畔梅花似杏红,思君日日对春风。扁舟甚欲来相访,闻道身长在定中。
衮冕有人妖,锺鼓成国蠹。可怜凌霜干,不作济川具。三易朝吾车,六诗暮吾辅。岂亦不自娱,菊径而兰亩。
越山花去剡藤新,才子风光不厌春。第一莫寻溪上路,可怜仙女爱迷人。
兽之穷,奔大麓。天厚黄德,狙犷服。甲之櫜弓,弭矢箙。皇旅靖,敌逾蹙。自亡其徒,匪予戮。屈rH猛,虔栗栗。縻以尺组,啖以秩。黎之阳,土茫茫。富兵戎,盈仓箱。乏者德,莫能享。驱豺兕,授我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