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清禁紫薇郎,草诏紫薇花影傍。
山木不知官况味,也随红日上东郎。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诗一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这首诗以清禁紫薇郎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的紫薇郎指的是官员,清禁则表示官场的清规戒律。诗的开头,人们都在议论着清禁紫薇郎,暗示了官场中的种种规矩和限制。接着,诗中出现了草诏和紫薇花影,这是在形容官场的虚幻和不稳定。山木不知官况味,也随红日上东郎,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疏离感和对官员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描绘官场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矛盾和无奈之情。它反映了宋代社会中官场的虚伪和不稳定性,以及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
人们议论清禁紫薇郎,
草诏下,紫薇花影傍。
山木不知官场滋味,
也随红日上东郎。
这首诗的赏析主要集中在对官场生活的思考和反思上。作者通过描绘官场的景象,表达了对官场规矩和限制的感慨。诗中的紫薇郎象征着官员,清禁则代表着官场的规矩和限制。草诏和紫薇花影的描绘则暗示了官场的虚幻和不稳定。山木不知官况味,也随红日上东郎,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疏离感和对官员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思考和感慨。它展现了宋代社会中官场的虚伪和不稳定性,以及作者对官场生活的矛盾心情。这首诗在揭示官场现象的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思索。
京尘不可久,得地海潮东。市郭沧溟上,庵岩翠嶂中。江瑶如切玉,越女不施红。官事从容了,时当作醉翁。
月沉沉,人悄悄,一炷后庭香袅。风流帝子不归来,满地禁花慵扫。离恨多,相见少,何处醉迷三岛?漏清宫树子规啼,愁锁碧窗春晓。
山川重复出,心地暗相逢。忽忆秋江月,如闻古寺钟。湖平南北岸,云抱两三峰。定力超香象,真言摄毒龙。风中何处鹤,石上几年松。为报烟霞道,人间共不容。
青桐双拂日,傍带凌霄花。绿叶传僧磬,清阴润井华。谁能事音律,焦尾蔡邕家。
棠谿出精金,百炼无余滓。铸得芙蓉剑,灵辉若秋水。陸杏断兕犀,阴亦惊神鬼。照物双影寒,中霄灵气紫。有时风雨至,欲作龙蛇起。海酒与陵肉,宝烛延奇士。酣饮取传观,英图各相视。吐气成虹蜺,将平不平事。
明霞烘透春机杼。春在明霞多处。我是有诗渔父。一梦秦天古。柳枝巷陌深朱户。墙外风流一树。十五年来凝伫。弹尽胭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