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出升平世,禾生大有年。
四克今日月,六合古山川。
反朴次三五,古文丁一千。
王功因各定,大作不相沿。
主化布于下,人心孚自天。
上方求士切,公亦立仁先。
才行苟并至,位名尤两全。
末由弓冶手,安比父兄肩。
幸及布衣仕,宜希守令先。
尺刀元并用,丹白具同研。
去吏多甘老,休兵坐力田。
干戈包已久,永卜本支延。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诗一首》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文出升平世,禾生大有年。
文学之兴盛与社会的安定繁荣相辅相成,农田丰收的年景也十分丰富。
四克今日月,六合古山川。
四季交替,今天的月亮,六合之间的古老山川。
反朴次三五,古文丁一千。
反对朴素的作风,追求精致的艺术表达,古代文人的才华千变万化。
王功因各定,大作不相沿。
王者的功绩因个人的努力而确立,伟大的作品并不是靠传承而来的。
主化布于下,人心孚自天。
君主的德行影响着下属,人们对君主的信任如同对天命的信仰。
上方求士切,公亦立仁先。
上级追求有才德的士人,公众也推崇有仁德的先行者。
才行苟并至,位名尤两全。
只要才华和品行兼备,地位和名声都能兼得。
末由弓冶手,安比父兄肩。
即使是从事弓箭和铁匠的手艺,也能比肩父兄。
幸及布衣仕,宜希守令先。
幸运地成为官员,应该以守令为先。
尺刀元并用,丹白具同研。
尺寸和刀剑都能同时使用,丹砂和白砂都能一同研磨。
去吏多甘老,休兵坐力田。
辞去官职的人多是甘愿老去,休兵则是为了耕种田地。
干戈包已久,永卜本支延。
战争已经持续很久,永远也无法根除根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欧阳修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他通过对文学、政治、道德和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繁荣的向往,对才德兼备的追求,以及对战争和动荡的忧虑。整首诗词以平实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风貌和价值观。
秦楼花发时,秦女笑相随。及到秋风日,飞来欲问谁。似厌栖寒菊,翩翩占晚阳。愁人如见此,应下泪千行。
我有一机,直下示伊。青天霹雳,电卷星驰。德山临济,棒喝徒施。不传之妙,於汝何亏。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冉冉青衫客,悠悠白发人。乱山孤驿暮,长路百花新。终岁行他县,全家望此身。更思君去就,早晚问平津。
圣贤不得见,道散固已久。学者多自贤,鲜肯事师友。颠冥声利中,悔吝皆自取。动言无媿作,未知果然否。寡过云未能,先圣欣善诱。凛凛孟氏言,几希异禽兽。参乎病知免,遂使启足手。宁知起易箦,又在此段后。吾侪况小人,气质素凡陋。以其所以养,孝道亦何有。勉前类水马,立处
渺渺长淮路,秋风落木悲。乾坤限南北,胡虏迭兴衰。志士言机会,中原入梦思。江湖好山色,都在夕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