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峨眉山西雪千里,北望成都如井底。
春风百日吹不消,五月行人如冻蚁。
纷纷市人争夺中,谁信言公似赞公。
人间热恼无处洗,故向西斋作雪峰。
我梦扁舟适吴越,长廊静院灯如月。
开门不见人与牛,惟见空庭满山雪。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诗一首》
峨眉山西雪千里,
北望成都如井底。
春风百日吹不消,
五月行人如冻蚁。
纷纷市人争夺中,
谁信言公似赞公。
人间热恼无处洗,
故向西斋作雪峰。
我梦扁舟适吴越,
长廊静院灯如月。
开门不见人与牛,
惟见空庭满山雪。
中文译文:
你难道没有看到,峨眉山西边的雪遍布千里,
向北望去,成都看起来如同井底。
春风吹了整整一百天,雪仍然没有消融,
到了五月,行人们如同被冻僵的蚂蚁。
市井中人们争相抢夺,
谁会相信言辞堂皇的官员像是贬低了官员。
人间的烦恼无处洗涤,
因此我去西斋,以雪峰的形象来表达。
我梦见乘坐小船游历吴越之地,
长廊里静寂的庭院,灯光如同明亮的月光。
打开门却看不见人和牛,
只看到空旷的庭院,满是白雪。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峨眉山和成都的雪景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烦恼的无奈和对清静寂寥的向往。
首先,诗中描绘了峨眉山西边的雪遍布千里,北望成都如井底的景象。这一描写展示了雪的广袤和成都的遥远,形成了一种对自然壮丽景色的美感。
接着,诗中描述了春风吹了整整一百天,雪仍然没有消融,到了五月,行人们如同被冻僵的蚂蚁。这一描写表达了雪的持久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形象地揭示了人们在自然力量面前的渺小和无力。
然后,诗中提到市井中人们争相抢夺,谁会相信言辞堂皇的官员像是贬低了官员。这里作者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权力斗争和虚伪言辞的不满和怀疑,以及对真实和诚信的追求。
最后,诗中以作者自己的梦境作为结尾,描绘了乘坐小船游历吴越之地的情景。这里的长廊和静寂的庭院给人一种宁静和幽雅的感觉,通过与前文的对比,强调了作者对清静、简朴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雪景为线索,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烦恼纷扰的人世间的厌倦和对宁静、简朴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中的对比手法也使得雪景更加鲜明,突出了作者心中对清静境界的追求。
轻邮千里给台符,晓月征骖上道初。自比汉儒恩太渥,一生龚胜恨私车。
白云捧拥到危巅,杰阁翚飞倚半天。谷响颇疑吟木客,潮囘坐见变桑田。几重山隔几重海,一日身闲一日仟。真乐无如会心处,林花野鸟亦欣然。
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无胥远矣。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愈。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如食宜饇,如酌孔取。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雨雪瀌瀌
久历家庭役,今欣羽翼成。此行为别驾,平步可颛城。常整韦弦佩,要持冰檗声。山林佚吾老,有子足光荣。
我游保国三十年,昔者童稚今华颠。僧非昔人屋亦改,仰视乔木皆参天。惟余画壁屹相同,尘封蛛网犹依然。空王龙钟曳杖立,弥勒游戏挑囊眠。不知寺已几兴废,独此经久无变迁。我来摩挲三太息,欲去不忍空留连。丁宁老僧为守护,慎勿破壁随云烟。作诗仍以示来者,此诗此画当俱传。
严光隐富春,山色谿又碧。所钓不在鱼,挥纶以自适。余怀慕君子,且欲坐潭石。持此返伊川,悠然慰衰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