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乡关梦已迷,归来投宿旧沙溪。
一天风雨龙移穴,半夜林峦鸟择栖。
卖菜无人求好语,种瓜何地不成畦。
男儿未老中原在,寄语鹍鸡莫浪啼。
施宜生(?~一一六○),字明望,原名逵,字必达,邵武(一作浦城、一作建阳,均属福建)人。徽宗政和四年(一一一四)擢上舍第,试学官,授颍州教授。金兵入汴,避走江南。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除名编管婺州。北投刘豫,爲大总管府议事官。金废豫,仕金,官至翰林侍讲学士。故自号三住老人。金正隆四年(一一五九),爲正旦使使宋。时金造舟调兵准备南侵,施以隠语“今日北风甚劲”暗示宋臣张焘,使回被告发,烹而死。事见《耆旧续闻》卷六、《中州集》卷二,《金史》卷七九有传。今录诗十六首。
《诗一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施宜生。下面是我为您提供的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一首
久坐乡关梦已迷,
归来投宿旧沙溪。
一天风雨龙移穴,
半夜林峦鸟择栖。
卖菜无人求好语,
种瓜何地不成畦。
男儿未老中原在,
寄语鹍鸡莫浪啼。
中文译文:
一首诗
长时间坐在乡关,梦已经迷失了方向,
归来投宿在旧沙溪。
一整天的风雨,龙已经迁移了巢穴,
半夜里,林峦间的鸟儿选择栖息的地方。
卖菜的人没有人问好,
种瓜的地方却无法成为菜畦。
男儿尚未老去,中原的风采仍在,
寄语鹍鸡,不要悲啼。
诗意和赏析:
《诗一首》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作者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乡关、沙溪、风雨、林峦和鹍鸡等景象都是寄托着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绪。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作者的孤独和迷茫,坐在乡关已经久远,梦境也渐渐迷失。归来后,他投宿在旧沙溪,寄托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风雨将至的景象。一天的风雨让龙不得不迁移巢穴,象征着变迁和逆境的到来。而半夜里,林峦中的鸟儿选择安身之处,也暗示着人们在困境中寻找自己的归宿。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卖菜的人无人问好,反映了社会冷漠和人情淡薄。种瓜的辛勤劳作却无法收获丰盈,暗示了努力付出不一定得到回报的现实。
最后两句寄语鹍鸡,鹍鸡是传说中的神鸟,有着高亢的鸣叫声。这里作者寄托了自己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希望他们不要被困境所迷惑,要保持坚韧和乐观的精神,不要放弃对中原(指中华民族的根基和文化传统)的信仰和追求。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现实的触动。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表达了对社会冷漠和困境的反思,并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勉励。同时,诗中使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和意境。
江南江北霏霏雨,渔榜渔罾短短篱。斜出一枝青鸟外,东风掩映水仙祠。
绣衣玉节驻江城,放得元宵两夜晴。陸地金莲方滟滟,一天明月故盈盈。逻兵酣卧忘钟韵,游子欢呼趁鼓声。儿女看灯归较晚,老夫自剔读书檠。
云航飞下北通州,弭楫胶西一战收。千七百艘山日尽,始知飞将有奇谋。
龙虎丹砂炼已成,方瞳绿发佃骨轻。石床半醉海月冷,芝轩长啸天风清。时泛绿觥陪侠客,未骑赤鲤归蓬瀛。朝簪相访惜回驭,屡奏瑶琴太古声。
联镳小憩定林庵,祗欠携壶太子岩。禅律兵机非二致,山僧笑我饱曾参。
早发木兰桡,江行趁落潮。雨分牛脊近,云隔马鞍遥。弟妹成疏阔,交朋竟寂寥。谩持昌歜酒,那得客愁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