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十一月一日早起》

怅望淮山落木风,楚天云雾更重重。
粤从西路来东路,倏见三冬过一冬。
貂敝人谁怜季子,楼高吾岂下元龙。
求田问舍今良策,自觉归欤兴颇浓。

作者介绍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十一月一日早起》是宋代诗人虞俦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十一月清晨起床时的心境和景色,通过表现自然景物和自身感受,传达了一种怀旧、思考和自我反省的情感。

诗意:
这首诗以作者早起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绘淮山的落叶和风声,以及楚天的云雾弥漫,展示了秋末冬初的凄凉景象。诗中提到作者曾经经历的艰辛之路,感叹岁月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作者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思考,并希望通过思考和努力找到自己的出路和前途,并感受到一种内心复苏和自我激励的情感。

赏析:
《十一月一日早起》以简洁而凄凉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秋末冬初的早晨所产生的情感。首句"怅望淮山落木风"以落叶飘零和风声婉转的描写,展示了秋天的淡淡忧伤。接着,描述楚天云雾的重重,给人一种阴冷而沉重的感觉,进一步增强了诗中的凄凉氛围。

诗中的"粤从西路来东路,倏见三冬过一冬"表达了时间的飞逝和人事的变迁。这句话暗示了作者经历了漫长而辛苦的旅途,感叹岁月的匆匆,同时也传达了对于过往时光的思念和无奈。

后两句"貂敝人谁怜季子,楼高吾岂下元龙"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自我激励。作者自称为"季子",表达了自己的贫穷和卑微,而"元龙"则指代当时的权贵和显赫之辈。作者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努力和奋斗,摆脱困境,不甘心落后于他人。

最后两句"求田问舍今良策,自觉归欤兴颇浓"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思考。作者希望通过寻找良策和努力工作,找到一条改善自身状况的道路。最后一句"自觉归欤兴颇浓"表明作者对自我成长和前途的积极态度,感受到内心的复苏和振奋。

《十一月一日早起》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反思,展示了作者在秋冬交替之际的忧伤、思考和自我激励。这首诗表达了对现状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鼓舞人心。

  • 《次和答蒿叟三首》

    癃疲安问起沉痾,天柱摧倾唤奈何。远去曾逢龙种泣,德衰犹接凤兮歌。典坟堆案元精合,海水添潮老泪多。稍欲从公恭睡味,一毡番市恋盘阿。

  • 《句》

    不忍骤开还骤落,殷勤含蕊待君来。

  •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

    莺老花残,春事已过。明眼衲僧,多是蹉过。楝花信风,不肯放过。万户千门,一时俱过。筑著磕著,是谁之过。转换不得,也要验过。

  • 《七月二十八日蒲大受仲明举偶来会宿三首》

    别袂无多日,愁肠已屡回。未便新舍稳,先喜故人来。忧国空千虑,忘怀但一杯。相看情意好,归辔不须催。

  • 《浣溪沙》

    妙手何人为写真。只难传处是精神。一枝占断洛城春。暮雨不堪巫峡梦,西风莫障瘐公尘。扁舟湖海要诗人。

  • 《寄虞氏兄弟》

    一身兼抱百忧虞,忽忽如狂久废书。畴昔心期俱丧勇,此来腰疾更悉虚。久闻阳羡安家好,自度渊明与世疏。亦有未归沟壑日,会应相近置田庐。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