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试院唱酬十一首 试罢后偶作》

重门闭不开,乌鸟相呼乐。
晨晖转帘影,微风响松末。
喧哗适已定,寂历方有觉。
人生竟何事,外物巧相缚。
当时不自悟,已过空成怍。
耕耘亦何苦,游宦殊自恶。
弃彼既已误,就此良应错。
谁能即两忘,随缘更无作。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试院唱酬十一首 试罢后偶作》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重门闭不开,乌鸟相呼乐。
晨晖转帘影,微风响松末。
喧哗适已定,寂历方有觉。
人生竟何事,外物巧相缚。

当时不自悟,已过空成怍。
耕耘亦何苦,游宦殊自恶。
弃彼既已误,就此良应错。
谁能即两忘,随缘更无作。

诗词的中文译文:
重门紧闭无法打开,乌鸟相互呼叫欢乐。
晨光转动帘影,微风吹响松树顶。
嘈杂声已经平息,寂静中才有所觉悟。
人生究竟为何事,外物巧妙地束缚着。

当时未能自我觉悟,已经过去只成遗憾。
耕耘田地也何苦,游宦生涯却特别厌恶。
放弃那些已经错失的,现在应该重新选择。
谁能立即忘却过去,随遇而安不再有所作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诗中描述了重门紧闭的情景,暗喻自己在官场上面临困境,但乌鸟却相互呼叫欢乐,显示了外界的繁华与自己的困顿形成鲜明的对比。晨光转动帘影、微风吹响松树顶,描绘了自然界的美好景色,与内心的苦闷形成了反差。

在喧嚣的世界中,人们往往迷失了自我,被外物所束缚,无法真正察觉到内心的寂静。然而,当喧嚣逐渐平息,内心的觉悟才能涌现出来。苏辙在诗中思考人生的意义,质问外物对于人的束缚。

诗的后半部分,苏辙反思自己过去的选择和行动,意识到自己的局限和错误。他对耕耘田地和游宦生涯的苦闷感到迷惘,认为放弃过去的错误选择是明智的,重新选择是必要的。

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的心境,希望能够忘却过去的遗憾,顺从自然的安排,不再执着于功名利禄,随遇而安。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境遇和追求的思考,展示了苏辙深刻的内心感悟和对人生的超越追求。

  • 《送舒殿丞》

    紫盖亭亭秀荆渚,股分采水穿林莽。尚想当年老阿瞒,燕骑蛇予走先主。

  • 《赠萧少府》

    上德如流水,安仁道若山。闻君秉高节,而得奉清颜。鸿渐升仪羽,牛刀列下班。处腴能不润,居剧体常闲。去诈人无谄,除邪吏息奸。欲知清与洁,明月照澄湾。

  • 《赠吴太博二首》

    银兔频年滞使麾,曲台犹掌一王仪。四巡奏颂推严笔,千牍程书入汉帷。驷里飞觞酣玉液,天街叠鼓候金羁。前期侍从丹涂地,秘殿螟风拂翠緌。

  • 《误国权臣第三》

    苍生倚大臣,此风破南极。开边一何多,至死难塞责。

  • 《净光山四咏呈水心先生·宿觉庵》

    公说曹溪事,经今六百年。庵基平地筑,碑记远人传。种竹初遮日,蔬岩只欠泉。自当居鼎鼐,岂在学修禅。

  • 《还成都》

    匹马关山不自怜,归来巾几更萧然。剑门南北等为客,木偶东西聊听天。未省繁华宽旅思,可将奔走负流年。夜凉早梦秋风起,催上山阴万里船。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