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四夜,灯寒燄寸长。
披衣临曲水,把笔向清霜。
月透诗情冷,风吹醉面凉。
故人知得否,空断早梅肠。
白玉蟾(一一九四~?),本名葛长庚,因继雷州白氏爲后,改今名。字白叟、以閲、衆甫,号海琼子、海南翁、琼山道人、蠙菴、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于琼山(今属海南)。师事陈楠学道,遍歷名山。宁宗嘉定中诏赴阙,命馆太乙宫,赐号紫清明道真人(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二一)。全真教尊爲南五祖之一。有《海琼集》、《武夷集》、《上清集》、《玉隆集》等,由其徒彭耜合纂爲《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四十卷。事见本集卷首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 白玉蟾诗,以明正统?仙重编《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六卷、续集二卷爲底本。校以影印《道藏》本《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简称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明万历蓝格钞《海琼白真人文集》(简称明钞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刘双松安正堂刊《新刻琼琯白先生集》(简称刘本),清干隆刊《宋海琼白真人诗文全集》(简称干隆本)。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爲一卷。
《十月十四夜》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白玉蟾。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十月十四夜,灯火寒冷微弱。
我穿着衣裳站在曲水边,手握笔在清霜中写下文字。
明亮的月光透过,使诗意变得冷酷;
寒风吹拂,让我感到酒意荡然无存。
故人是否了解我的心情,我空空地断绝了与早梅的情感联系。
诗意:
《十月十四夜》描绘了一个寒冷而孤寂的夜晚场景。诗人身处曲水之滨,十月的夜晚已经非常寒冷,只有微弱的灯火点缀着夜幕。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心生诗意,披衣临水,用笔在清霜中书写。然而,月光透过清寒的空气,使诗意变得冷冽,寒风吹过,让诗人感到酒意荡然无存。诗人忧心忡忡地想知道,他的故人是否能理解他内心的情感,但现实却让他感到与早梅的情感联系已经断绝了。
赏析:
《十月十四夜》通过描绘夜晚的寒冷和孤寂,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表达了作者的心境。诗中的冷意和孤寂将读者带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让人感受到一种冷冽的寂寞之情。诗人在夜晚的环境中披衣临水,用笔写下文字,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诗意。然而,月光的冷酷和寒风的凉意让诗人感到酒意荡然无存,传达了作者在冷寂中的孤独和无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人是否能理解自己内心情感的期盼,以及与故人的情感联系是否已经破裂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细腻的环境描写和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孤寂和寒冷的感知,并表达了对故人理解和情感联系的渴望。读者在阅读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同时也引发对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的思考。
古佛炉前一柱香,神龙夭矫挂空苍。人閒祥瑞六月雨,枕上吟哦终夕凉。不待白渠纷畚锸,俄惊赤卤屹仓箱。自惭太守无功德,帝力惟知荷圣皇。
汉臣问鹏曾游地,腊祭迎猫始出林。解箨光先凝片玉,含甘珍重等兼金。
缕缕柔条不奈春,为谁憔悴把眉颦。年来江上多离别,不信垂杨管得人。
杯酒谁欤可共挥,残年心事转多违。颇闻铜柱征蛮急,孰念葵丘遏籴非。典质衣裳今已尽,留连舟楫可无归。故园堪共吾儿灌,政恐淫霖岁亦饥。
杨柳春风绿万条,凭鞍一望已魂消。当年凤集城边路,曾爱纤纤拂画桥。
碧潭风定影涵虚,神物中藏岸一枯。一夜四郊春雨足,却来闲卧养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