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十月雪四日》

夜来风絮鸣觚棱,纷绿消息何频仍。
不堪十月已四白,岂暇一岁夸三登。
祁寒未必小民怨,哭雪政恐樵夫憎。
穷阎冷市籴贵谷,破灶湿苇烧层冰。
寒窗又冻诗翁笔,清夜谁怜贫妇织。
人言宜瑞不宜多,官放论钱不论日。
请君高吟祈碧苍,愿天今夕开扶桑。
寄语龙公且相恤,忍待明年莫仓卒。

作者介绍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十月雪四日》是宋代袁说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十月的第四天,夜晚来了风吹动雪花,雪花纷纷飘飞,绿色的消息频繁不断。十月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怎能有时间夸耀三次登高呢?寒冷的天气可能引起普通人的怨言,哭泣的雪恐怕会让樵夫憎恨。贫穷的人们在冷市场上买贵重的谷物,破烂的灶台上烧着湿漉漉的积冰。寒冷的窗户再次冻住了诗人的书写笔,清冷的夜晚,谁会怜悯那贫穷的妇女织布呢?人们说吉祥的事物不宜多,官吏们只论钱财,不论日子的良辰吉日。请你高吟,祈求苍天今夜开放扶桑之门。我寄语龙公,请你体谅一下,忍耐等待明年,不要仓促离去。

这首诗描绘了十月的寒冷景象,雪花纷飞,风吹动着树上的残枝败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了对寒冷气候的感受以及社会底层人民的困苦生活。诗中的意象和比喻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冬日的严寒和贫穷的人们所面临的困境。诗人对政府的冷漠态度也在其中得以体现,官吏们只关心金钱财富,而不顾及人民的困苦。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意象构建了一个真实而深刻的画面,展示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触动和关切。

该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担忧和对贫困人民的同情,同时也传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和祈愿。诗中不仅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还有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体现了袁说友在宋代文人中的社会良知和关注。这首诗通过对寒冷景象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改善社会状况和人民生活的期望,以及对美好未来的祈愿。

  • 《鹊桥仙(送路勉道赴长乐)》

    留花翠幕,添香红袖,常恨情长春浅。南风吹酒玉虹翻,便忍听、离弦声断。乘鸾宝扇,凌波微步,好在清池凉馆。直饶书与荔枝来,问纤手、谁传冰_。

  • 《十三拍》

    大儿九龄色清彻,骅骝作驹已汗血。小儿五岁气食牛,冰壶玉衡悬清秋。罢琴惆怅月照席,人生有情泪沾臆。离别不堪无限意,更为后会知何地。酒肉如山又一时,只今未醉已先悲。

  • 《湖上》

    凤城楼阁蔼春风,湖水绿平桥影红。蛱蝶倚花香梦暖,管弦声断夕阳中。

  • 《言怀》

    宦途日日与心违,人事纷纷任是非。却为游山置行李,渔家船舫道家衣。

  • 《途中作》

    瘦马倦行役,斜阳劝著鞭。野桥寒树亚,山店暮云连。退鹢风虽急,攀龙志已坚。路人休莫笑,百里有时贤。

  • 《野田黄雀行》

    高树风多,吹尔巢落。深蒿叶暖,宜尔依泊。莫近鸮类,蛛网亦恶。饮野田之清水,食野田之黄粟。深花中睡,ej土里浴。如此即全胜啄太仓之谷,而更穿人之屋。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