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零海角悟平生,岂料王孙肯远行。
迟日待君游化国,凄风要我到愁城。
诗书灰烬宁无梦,翰墨馨香尚有情。
闻道东京已返跸,箕云缑月得秋耕。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视蕴文》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晁说之。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飘零海角的思考中,对平凡生活的领悟和对远方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飘零海角悟平生,
岂料王孙肯远行。
迟日待君游化国,
凄风要我到愁城。
诗书灰烬宁无梦,
翰墨馨香尚有情。
闻道东京已返跸,
箕云缑月得秋耕。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平凡生活的思考和对远方的向往。诗人感叹自己身处偏远的海角,但却意识到王孙们不愿意远行,不愿意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诗人期待着迟来的日子,希望有人能陪他一起游历遥远的国度,而凄风则将他带到了愁城,这里象征着他内心的忧愁和孤独。
诗人认为诗书已经成为灰烬,不再有梦想,但翰墨(指文学艺术)仍然散发着馨香,仍然有情感。最后,诗人听说东京已经回到了它的原位,箕云和缑月(两个古代神话中的地名)也重新开始了秋耕。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社会的变迁和希望的寄托。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远方和未知的向往,以及对于平凡生活的思考和对文学艺术的热爱。整首诗词情感深沉,意境优美,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先自无聊懒出门,南坡一到一思君。松筠俱是栽培力,亭榭无非卜筑勤。本约暮年栖息共,岂期中道死生分。风前试数当时雁,一雁今归何处云。
偶然气分颇相同,道院新移喜毕工。坐把诗吟中夜月,笑将酒洒一窗风。博山香篆浮青蚓,古壁灯光吐玉虫。君已酕醄吾酩酊,化为蝴蝶入槐宫。
久闻光明山,下有太古雪。大冬剧严凝,厚地愈融结。峥嵘成层冰,千岁终不灭。野翁因斸荒,得此走城阙。初非人磨礲,真是天剞劂。形模如圭长,颜色逾玉洁。巨细皆晶荧,青里俱洞澈。或疑普贤化,谁得昆吾切。太阳一照曜,神光时发越。诚宜置宴坐,相伴修白业。可配寒露壶,清泠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近得归京邑,移官岂至尊。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诗要渊明赋,琴须宓子鸣。幸哉吾百里,行矣见双清。民瘼需绥抚,人才待作成。猪肝非我嗜,无事累高明。
心枯衲亦枯,归岳揭空盂。七贵留不住,孤云出更孤。烧灰犹汤足,雪片似黏须。他日如相觅,还应道到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