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眠後露檀匀,绣在罗衣色未真。
斜倚细丛如有恨,冷摇数朵欲无春。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石竹花》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麝香眠後露檀匀,
绣在罗衣色未真。
斜倚细丛如有恨,
冷摇数朵欲无春。
中文译文:
麝香沉睡后露珠匀,
绣在罗衣颜色不真。
斜倚细丛似有遗憾,
冷摇几朵几乎无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的作品,描述了一朵石竹花的凄凉和寂寞。石竹花具有淡雅的气质,但却未能展现出真正的色彩。诗中的麝香指的是花朵沉睡后散发的香气,露珠代表着清晨的时刻。然而,花朵的颜色却未能真实地表现出来,仿佛是由于时间的流逝而褪去了本应的鲜艳。
诗中还描绘了花朵斜倚在茂密的丛林中,似乎怀有某种遗憾和不满。它们在寒冷的微风中摇曳,几朵花朵都没有了春天的气息。这种景象凸显了花朵的孤独和无奈,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消逝美丽的思考。
王安石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描绘了石竹花的形象,通过花朵的寂寞和凋零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凄凉,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逢人乞一文,袋进而敌国富。不是下生迟,嫌佛不肯做。
故人九寺长,邀我此同欢。永夜开筵静,中年饮酒难。微风侵烛影,叠漏过林端。腊后分朝日,天明几刻残。
浪痕经雨,鬓影吹寒,晓来无限萧瑟。野色分桥,翦不断、溪山风物。船系朱藤,路迷烟寺,远鸥浮没。听疏钟断鼓,似近还遥,惊心事、伤羁客。新醅旋压鹅黄,拚清愁在眼,酒病萦骨。绣阁娇慵,争解说、短封传忆。念谁伴、涂妆绾结。嚼蕊吹花弄秋色。恨对南云,此时凄断,有何人知
只此沉仙翼,瑶池似不遥。有声悬翠壁,无势下丹霄。净濑烟霞古,寒原草木凋。山河几更变,幽咽到唐朝。
前年买南,园本为一亩竹。稍去千百竿,欲广西南屋。本心初不尔,百口居未足。黾勉斤斧余,惭愧琅玕绿。东园有余地,补种何年复。凛凛岁寒姿,余木非此族。
孤明历历曲弯弯,色与芦花彷佛间。多是满船空载去,几人亲得见珠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