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寿藏十韵》

门限何须铁,因为浅近谋。
假令长富贵,消得几春秋。
寿固缘心地,人谁免首丘。
子能忘后虑,是亦慕前修。
茧室名犹在,鱼山志可求。
回冈许埋骨,吉兆协牛眠。
懒作化台号,何妨引客游。
不愁饱蝼蚁,量喜近松楸。
物变终於尽,吾生行且休。
年年春色裹,洗勺听溪流。

作者介绍

叶茵(一一九九?~?)(生年据本集卷三《己酉生日敬次靖节先生拟挽歌辞三首》、《既次韵或非之作解嘲》“衰龄踰五十”推算),字景文,笠泽(今江苏苏州)人。曾出仕,“十年不调”(本集卷二《参选有感》),退居邑同里镇,筑顺适堂,以杜甫诗“洗然顺所适”得名。与陈起等有唱酬。有《顺适堂吟稿》五卷。事见清同治《苏州府志》卷四八。 叶茵诗,以清顾氏读画斋刊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影宋钞本(简称汲古阁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寿藏十韵》是宋代诗人叶茵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的寿藏十韵指的是十个字的诗韵,寿藏则代表长寿的愿望。诗人通过这首诗词表达了对长寿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门限何须铁,因为浅近谋。
假令长富贵,消得几春秋。
寿固缘心地,人谁免首丘。
子能忘后虑,是亦慕前修。
茧室名犹在,鱼山志可求。
回冈许埋骨,吉兆协牛眠。
懒作化台号,何妨引客游。
不愁饱蝼蚁,量喜近松楸。
物变终於尽,吾生行且休。
年年春色裹,洗勺听溪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寿藏十韵为基调,表达了对长寿和人生的思考。诗人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引发了读者对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首句“门限何须铁,因为浅近谋”,诗人质疑门限是否需要如此坚固,暗示人生的计划和欲望常常是短浅的。

接下来,诗人假设自己达到了长寿和富贵的境地,却提问“消得几春秋”,暗示时间的流逝无法被避免,富贵与长寿并不能延续人生的时间。

诗人认为长寿的根本在于内心的修养,他说“寿固缘心地,人谁免首丘”,寿命的长短取决于内心的态度和修养,而每个人都无法逃脱生老病死的命运。

诗人进一步提出“子能忘后虑,是亦慕前修”,希望人们能够忘记未来的烦恼,珍惜当下的修行,以此来获得长寿的可能。

诗人用“茧室名犹在,鱼山志可求”表达了对名利和荣誉的淡漠态度。他认为虽然名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但对于真正的志向和追求,却可以在茧室中找到。

接着,诗人让人们回归自然,“回冈许埋骨,吉兆协牛眠”,表达了与自然融合的愿望。他认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以带来吉祥和平静。

“懒作化台号,何妨引客游”表达了诗人的闲适和悠闲心态,他倡导人们以游客的心态去欣赏世界,放松内心的束缚。

诗人在最后一句“物变终於尽,吾生行且休”中表达了对物质世界的无常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他认为物质世界的变化终将结束,而人生也会有一个终结,因此他呼吁人们要珍惜当下,享受生活。

整这首诗词以寿藏十韵为基调,表达了对长寿和人生的思考。诗人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引发了读者对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中通过对门限、富贵、寿命、修养、名利、自然和物质世界的描绘,传递出对于长寿的向往、对于内心修养的重视、对于名利浮华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于人生和自然的和谐共生的追求。整体上,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哲理性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的思索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昨夜》

    不辞鶗鴂妒年芳,但惜流尘暗烛房。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 《浣溪沙(八之六)》

    二八佳人宴九仙。华堂清静斗春妍。琼枝相倚妙无前。良夜黄云来缥缈,东风碧酒意留连。花间蝶梦想翩翩。

  • 《宋宣献公挽词三首》

    望系朝廷重,文推天下工。清名畏杨绾,故事问胡公。物议垂为相,风流顿已穷。仁言博哉利,献替有遗忠。

  • 《苏武慢》

    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四生六道。谁听得、绝相岩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免葛藤丛里,

  • 《别乡旧》

    数有中年别,宽为满岁期。得无鱼口厄,聊复雁门踦。齿脱心犹壮,秋清意自悲。平时郡文学,邓禹得三为。

  • 《许由亭其来远矣名以名之非便也下有白牛桥洗》

    尧舜相传自执中,一瓢赢得迈高风。白牛桥下沧浪水,应洗人间万古聋。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