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周官知几冬,染人袍就彩丝疑,家当永日三三夏,数应西岷六六峰。
囚放尽言公活汝,民期无复鼠穿墉。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寿狄知录》是一首宋代的诗词,由阳枋所作。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熟读周官知几冬,
染人袍就彩丝疑。
家当永日三三夏,
数应西岷六六峰。
囚放尽言公活汝,
民期无复鼠穿墉。
诗意:
这首诗以寿狄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寿狄的赞美和祝福之情。诗中通过对周官、彩丝、夏日和岷山等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寿狄的卓越才华和崇高地位。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寿狄的期待,希望他能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使百姓得到安宁。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寿狄的崇敬和祝福之情。通过“熟读周官知几冬”,诗人赞美寿狄的学识渊博和对历史的精通。接着,以“染人袍就彩丝疑”形象地描绘了寿狄的身份尊贵和品味高雅。
诗中的“家当永日三三夏,数应西岷六六峰”表达了诗人对寿狄长寿和家庭幸福的祝愿,同时也显示了寿狄在政治和地理上的重要地位。夏日代表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进程,而岷山则象征着寿狄的荣誉和地位。
最后两句“囚放尽言公活汝,民期无复鼠穿墉”表达了诗人对寿狄的期望和希望。诗人希望寿狄能够自由地表达言论,为公众谋福利,并期望国家能够安定,百姓不再受到战乱的困扰。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精确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寿狄的崇敬和祝福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当时社会对寿狄的重视和期望。这首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表现了宋代文人的儒雅情怀和对社会稳定的向往。
沈沈百尺馀,功就岂斯须。汲早僧出定,凿新虫自无。藏源重嶂底,澄翳大空隅。此地如经劫,凉潭会共枯。
西行殊未已,东望何时还。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相忆不可见,别来头已斑。
历阳南望极,岸远石城危。去梦惊潮断,行吟见雁随。淮帆向风阔,楚木落秋迟。到日应间卧,公心帝自知。
造化雕镌巧,真成一洞天。曾将修蟒逐,却许蛰龙眠。石现金刚足,泉流仙客田。炷香吾道者,色体尚依然。
公子风流更可人,仙家问讯柳湖春。烦公瓮下一杯水,洗我胸中百斛尘。
均为横目民,贤否天壤异。苟怀长者心,必徇君子义。道途分两岐,书木立标识。行人免颠迷,岂不亦一惠。大泽陷项王,亡楚固天意。奈何效田父,动以绐为智。军旅比骚动,所至迟迁避。有屋空无人,有人门亦闭。隔篱缪云云,前有佳店肆。荒榛狼虎间,日暮竟无诣。嘻其孰使然,险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