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窬暴富竟饿死,博塞得官终族诛。
不惊宠辱老瓦砚,粗了暑寒粗布襦。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爲“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卷。
《守分》是宋代诗人艾性夫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穿过窑洞暴富终饿死,
贪图权势得官终遭族诛。
不为宠辱所动心,
只有粗瓦砚,粗布襦。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生命的不幸遭遇和对财富、地位的反思。诗人通过对两个极端命运的描述,表达了对贪欲与权力的警示,以及对平淡简朴生活的赞美。
赏析:
诗中的第一句“穿窬暴富竟饿死”揭示了一个人贪欲的悲剧。这个人原本是一个贫穷的窑洞居民,通过某种途径暴富,但最终却因为没有控制贪欲而导致自己陷入困境,最终饿死。这句诗表达了贪欲带来的破坏力和对人性的警示,暗示了人们应当珍惜现有的生活和满足。
第二句“博塞得官终族诛”进一步强调了贪欲的后果。这里描述了一个贪图权势的人,通过博取官职,但最终却遭受到家族的诛杀。这句诗表达了权力欲望的危险性,暗示了人们应当远离权力的诱惑,以免最终自食恶果。
接下来的两句“不惊宠辱老瓦砚,粗了暑寒粗布襦”则呈现了诗人对平淡简朴生活的赞美。诗人用简单朴素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追求,瓦砚和粗布襦都是普通的日常用品,而不受宠辱的心态使诗人能够超脱物欲的诱惑,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两个极端命运的对比,以及对贪欲和权力的警示,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的思考。它提醒人们要珍惜现有的生活,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远离贪欲和权力的陷阱。
自古文章贤太守,江南只数苏州。而今太守更风流。熏香开画阁,迎月上西楼。见说宫妆高髻拥,司空却是遨头。五湖莫便具扁舟。玉堂红蕊在,还胜百花洲。
天上骡踪竟不回,洞门深闭密封苔。神光夜烛烧丹灶,淑气晴薰讲易台。瑶草春肥仙去远,紫芝云暖鹤归来。清游喜挟三茅客,杖履凌空雾雨开。
动时思静暑思寒。尘劳扰扰间。翻云覆雨百千般。几时心地闲。□□□,□□难。将□□□然。自然寒暑不相□。□□□地仙。
鸾镜长侵夜,鸳衾不识寒。羞多转面语,妒极定睛看。金市旧居近,钿车新造宽。春期莫相误,一日百花残。
歌舞相从六换年,秦筝已断下能弦。荷花满眼垂杨绿,肠断清宵月正圆。
万顷江湖远,孤乘一叶船。雁飞云外字,篷掩水中天。波静橹声息,风微帆影偏。回环聊注目,浩荡接清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