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弱羽自清阴,行借高风入上林。
犹向齐庭一伸喙,此鸣端亦为知音。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寿湖南汪仓十首》是宋代廖行之创作的一组诗词作品。这组诗词以湖南汪仓为题材,描绘了汪仓鸟在湖南的生活情景,并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中真挚友情的赞美和感慨。
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1. 三年弱羽自清阴,
行借高风入上林。
犹向齐庭一伸喙,
此鸣端亦为知音。
中文译文:
三年来,蓬勃生长的羽翼自然而然地在阴凉处成长,
汪仓鸟借助高风进入上林。
它伸出嘴巴,向齐庭鸟示意,
这样的鸣叫也让其他鸟儿知道它的音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汪仓鸟为主题,通过描绘它在湖南三年的生长过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中的友情的崇高赞美。三年间,汪仓鸟在湖南的清凉地方生长茁壮,它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功地乘着高风进入上林。在那里,它发出独特的鸣叫,与齐庭鸟互相呼应,并得到其他鸟儿的共鸣。这种知音之间的默契和友情让人感叹自然界中存在着真挚而奇妙的联系。
这首诗词展现了湖南的自然景观,以及鸟类在其中的生活状态。通过描绘汪仓鸟的成长和鸣叫,作者传达了对自然生态的尊重和敬畏之情。诗中的知音之音,不仅指汪仓鸟与齐庭鸟之间的相互呼应,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读者的寄语,希望能够得到读者的共鸣和理解。
这首诗词简洁而含蓄,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富有音乐感的语言,将自然界中的友情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廖行之通过对汪仓鸟的描写,引发读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灵的关注和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珍惜和保护的呼吁。
客子家山亦此峰,可堪投宿听疏钟。旋沽村酒开霜柿,欲访禅扉隔暮松。乡信写成无便寄,寒衣著绽倩人缝。远来只为营瓜圃,不是贪渠万户封。
不寐中宵发叹歌,无闻见恶竟如何。堪嗟岁月蹉跎久,却悔尘寰错误多。事业分明卑管晏,源流直上接丘轲。衰颜皓发雄心在,蓄艾从今起宿疴。
去国亲朋风雨散,惟君从步至徐州。时清相有客云意,力薄吾无荐祢恩。远遁犹疑在空谷,大招安肯入修门。忽闻社友传新讣,枯目滂然有泪痕。
昨夜浓阴泼墨来,比邻折简小奚催。印窗寒月晓前白,寻壑春舆天际回。盏面绿浮新展叶,杖头黄碍半肥梅。知君自扫松间径,古锦何妨此地开。
忆我初来时,草木向衰歇。高槐虽经秋,晚蝉犹抱叶。淹留未云几,离离见疏荚。栖鸦寒不去,哀叫饱啄雪。破巢带空枝,疏影挂残月。岂无两翅羽,伴我此愁绝。
双旌未逐诏书还,放适何妨且谢安。地拔鹅峰长突兀,天教老子得蹒跚。病瘳不必维摩问,客醉谁知太守叹。更乞为时推此意,要令宵旰九重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