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守居园池杂题·此君庵》

丛筠裹圜檐,净影碧如水。
谁识爱君心,过桥先到此。

作者介绍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守居园池杂题·此君庵》是宋代文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丛筠裹圆檐,
净影碧如水。
谁识爱君心,
过桥先到此。

诗意:
这首诗以一座名为"此君庵"的庭院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诗人描绘了庭院中丛生的竹子和覆盖着圆形屋檐的景象,这些景物在清澈的水面上映出碧蓝色的倒影。诗人感慨地问道,有谁能理解他对这个庭院的深深钟爱之情呢?他暗示过桥之前必须先到这个庭院,意味着这个庭院对他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意境深远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安静美丽的庭院景象,通过对丛筠和圆形屋檐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和宁静之感。诗人通过"净影碧如水"的比喻,将庭院的景色与水面的倒影相联系,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和意境。诗人的疑问"谁识爱君心"表达了他对自己感情的渴求和对他人理解的期望,同时也凸显了他对这个庭院的特殊情感和对独处的向往。最后一句"过桥先到此"则揭示了这个庭院在诗人心中的地位,暗示了它是诗人心灵的寄托和归属。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庭院景象,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独处和宁静的向往,以及对他人理解的渴望。这首诗凭借其清新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传达了对自然与心灵和谐统一的追求,展示了宋代文人对生活和情感的独特体验。

  • 《兰花二首》

    春到兰芽分外长,不随红叶自低昂。梅花谢后知谁继,付与幽花接续香。

  • 《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

    风雨去家行,手龟面黧黑。屠龙非世资,学问求自得。我思脊令诗,同飞复同息。兄弟无相远,急难要羽翼。

  • 《次韵和君实寄景仁》

    予年行七十,惟日就志昏。虽高鸿鹄举,尚困鸡鹜喧。壮心久已摧,弱羽不得翻。每诵少游言,顾惭下泽辕。蜀公有高志,谢事久杜门。扰扰世俗务,不复挂口论。群经杂图史,拥坐如周垣。上谈千载故,速若水注盆。客来必命酒,左右拱诸孙。虽无鼓舞欢,自喜谈笑温。爷高顾吾私,有类

  • 《通玄洞》

    遨游倦听水声潺,却爱灵崖引憩间。树拥倒晖穿嶂曲,风牵斜雨洒藤弯。半袈裟裹须弥现,隙滹阿中法界宽。为纳千僧浑不见,欲于此地扣禅关。

  • 《再游薛园》

    朱樱满芳林,夏景始去变。郊园掩深寂,休驾一来玩。残花扫空蹊,密竹乱清涧。置酒临层轩,波禽俯鸣泛。南风扬绡衣,微暑忽飘散。感此幽思生,吾其老佳观。

  • 《古悠悠行》

    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海沙变成石,鱼沫吹秦桥。空光远流浪,铜柱从年消。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