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不乐时。
明月恰圆还却缺,好花才盛又成衰。
返魂丹向何人用,续命汤於甚处施。
天听虽高只些子,尧夫非是爱吟诗。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首尾吟》是宋代邵雍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尧夫非是爱吟诗,
诗是尧夫不乐时。
明月恰圆还却缺,
好花才盛又成衰。
返魂丹向何人用,
续命汤於甚处施。
天听虽高只些子,
尧夫非是爱吟诗。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起伏和世事无常的思考。诗中的"尧夫"指的是尧帝,他并不是因为喜爱吟咏诗词而创作,而是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才写诗。诗人通过明月的圆缺、花的盛衰等比喻,揭示了人生的变幻莫测和事物的无常性。同时,诗人也在思考人生延续和超越的问题,用返魂丹和续命汤的形象来表达对永生和长久的渴望,但又感到迷茫,不知道这些药物应该由谁使用,应该在什么地方施展。最后,诗人指出尽管天听众高,能听到微小的声音,但尧帝并不是因为喜欢吟诗才这样做,这是对尧帝与诗词创作的关系的一种反思。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事的思索。诗人通过"尧夫"这个形象,将其与诗词创作联系起来,传达了自己对于创作动机和诗人身份的思考。明月圆缺、花的盛衰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人生的起伏和事物的变化,表达了无常和不可预测的真实性。诗人对于永生和长久的追求,以及对其渺茫的认知,展示了人类一直以来对于生命和存在的困惑。最后一句"天听虽高只些子,尧夫非是爱吟诗"则以反问的形式,呈现了诗人对于尧帝与诗词的关系的思考,意味着诗人对于诗词创作的深入反思。
整体上,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表达,以及对人生和诗人身份的思考,深入探讨了人生的起伏、事物的无常以及对永生和长久的追求。它揭示了生命和存在的困惑,对人们思考人生价值和意义具有启示作用。
不寄来南录,但传多景诗。长安分袂后,湘水寄书时。我欲归三径,君方闻四驰。未知回首地,宁有盍簪期。
诸公莫唱贞元曲,老子曾闻正始音。寂寞吴王堤上路,白杨花落昼多阴。
自向朱门启薜萝,白云丛桂倚婆娑。亲裁《同姓诸王表》,家习《中山孺子歌》。腹有三壬宁论贵,胸藏二酉不言多。生儿且喜称隆准,胜带皆鸣九子珂。
侵晓堆桅坐,蝉声出树林。分明宣祖意,何处有凡心。历历消清梦,悠悠助独吟。时人皆共听,谁谓少知音。
说与教知。便是中朝一汉儿。
分桃断袖绝嫌猜。翠被红*兴不乖。洛浦乍阳新燕尔,巫山行雨左风怀。手携襄野便娟合,背抱齐宫婉娈怀。玉树庭前千载曲,隔江唱罢月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