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手种芭蕉秋来特盛成二大丛》

移植自硗瘠,秋来成两丛。
翠旌舒晓日,绿锦障西风。
雨砌珠佩委,风檐翚扇重。
主人培壅厚,未肯畏严冬。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作品评述

《手种芭蕉秋来特盛成二大丛》是宋代张耒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手种芭蕉秋来特盛成二大丛,
翠旌舒晓日,绿锦障西风。
雨砌珠佩委,风檐翚扇重。
主人培壅厚,未肯畏严冬。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移植芭蕉的情景。秋天来临时,芭蕉长势旺盛,成为两丛茂盛的景象。在清晨的阳光下,绿色的芭蕉叶子像翠色的旗帜一样展开,遮挡着西风。雨水滴落在芭蕉叶上,好像珠宝挂件一样闪耀。风从屋檐下吹过,扇子摇曳不停。主人精心培育芭蕉,使其茂盛茁壮,不惧严寒的冬天。

赏析:
这首诗以描写芭蕉的生长状况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芭蕉在秋天的旺盛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形容词,给人以生动的视觉感受。作者通过翠旌、绿锦、雨砌珠佩、风檐翚扇等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芭蕉的繁茂和生机勃勃的气息。

诗中的"手种"表明这些芭蕉是诗人亲手移植的,主人对芭蕉的培育态度认真,使其生长得茂盛壮美。诗的最后两句"主人培壅厚,未肯畏严冬"表达了主人对芭蕉的关爱和信心,他相信自己的培育会使芭蕉在严冬中依然茁壮成长。

整首诗词以描写芭蕉的生长为中心,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鲜明的意象,展示了芭蕉在秋天的繁盛景象,以及主人对芭蕉的爱护和信心。整体氛围积极向上,表达了对生命力和希望的赞美,具有一定的韵律感和美感。

  • 《赠毛仙翁》

    冰霜肌骨称童年,羽驾何由到俗间。丹灶化金留秘诀,仙宫嗽玉叩玄关。壶中世界青天近,洞里烟霞白日闲。若许随师去尘网,愿陪鸾鹤向三山。

  • 《晚归香山寺,因咏所怀》

    我年日已老,我身日已闲。闲出都门望,但见水与山。关塞碧岩岩,伊流清潺潺。中有古精舍,轩户无扃关。岸草歇可藉,径萝行可攀。朝随浮云出,夕与飞鸟还。吾道本迂拙,世途多险艰。尝闻嵇吕辈,尤悔生疏顽。巢悟入箕颍,皓知返商巅。岂唯乐肥遁,聊复祛忧患。吾亦从此去,终老

  • 《次韵寇秀才寄下邳家兄》

    少共千忧老一官,中间毁誉两茫然。去留有命真如此,俯仰从人郤未然。故著江山供极目,正将强健人新年。惊逢小杜风流胜,信有衣冠不乏贤。

  • 《杂咏一百首·华佗》

    古来神异少,天下妄庸多。文帝能全意,曹瞒竟杀佗。

  • 《桂隐纪咏·石林轩》

    濯濯何年有,先公手种成。至今揩痒虎,来认读书聋。

  • 《从仕》

    居闲食不足,从仕力难任。两事皆害性,一生恒苦心。黄昏归私室,惆怅起叹音。弃置人间世,古来非独今。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