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首座昇大师赴西京知教门事》

高论弥天四海闻,久为龙象主空门。
雪峰传法称开士,麟殿谈经奉至尊。
香满赐衣归洛社,苔封丈室寄梁园。
梵书贝叶应携去,斋罢与谁相对翻。

作者介绍

杨亿(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九九二)赐进士及第(《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迁光禄寺丞。四年,直集贤院。至道二年(九九六)迁着作佐郎。真宗即位初,预修《太宗实录》。咸平元年(九九八)书成(《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乞外补就养,知处州。三年,召还,拜左司谏。四年,知制诰(《武夷新集》自序)。景德二年(一○○五)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三年,爲翰林学士。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八○)。天禧二年(一○一八)拜工部侍郎。三年,权同知贡举,坐考成就差谬,降授秘书监。四年,復爲翰林学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謚文(《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所着《括苍》、《武夷》、《颍阴》等集共一九四卷。传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编有《西崑酬唱集》二卷。《宋史》卷三○五有传。 杨亿诗,前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武夷新集》爲底本。校以明刻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法式善编《宋元人诗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简称法式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清抄本,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清嘉庆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杨文公武夷新集》(简称祝刻本,藏科学院图书馆)。第六、第七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崑酬唱集》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本(简称四库本)和清康熙周桢、王图炜合注(简称周王合注本)等。另从《宋文鑑》、《会稽掇英总集》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作品评述

《首座昇大师赴西京知教门事》是杨亿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高论弥天四海闻,
久为龙象主空门。
雪峰传法称开士,
麟殿谈经奉至尊。
香满赐衣归洛社,
苔封丈室寄梁园。
梵书贝叶应携去,
斋罢与谁相对翻。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昇大师赴西京知教门的情景。诗人称颂了昇大师的高深学识和他在佛门的地位和影响力。他的高论传遍了天下,久已成为佛门中的主要领袖。他在雪山上传授佛法,被尊称为开士;他在麟殿上讲经说法,受到尊崇。昇大师获得了皇上的宠爱,赐予他香满的衣袍,使他能够回到洛阳的寺庙社区。他的庵堂已经被苔藓所覆盖,他的住所寄托在梁园。他要带走梵文的经书,与谁一起翻译阅读呢?这是诗人思考的问题。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昇大师的形象和他的佛门事业。诗人通过赞美昇大师的学识和地位,展示了他在佛教界的威望和影响力。描写昇大师赴西京知教门的场景,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彰显了佛教的尊贵和庄重。诗中的景物描写简练而清晰,苔藓覆盖的庵堂和寄托在梁园的住所,给人以岁月沉淀和寂寥的感觉。最后一句诗问出了一个问题,突出了昇大师独自一人的境遇,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清晰的描写,表达了对昇大师的赞美和对佛门事业的思考,展现了佛教的庄严和昇大师的孤独。

  • 《颂古一百则》

    三老暗转舵,孤舟夜回头。芦花两岸雪,烟水一江秋。风力扶帆行不棹,笛声唤月下沧洲。

  • 《拟水西寺东峰亭九咏·岭上云》

    我来东峰下,远见西岭头。白云忽已合,向此偶迟留。人谁问何有,自可忘殷忧。

  • 《杂曲歌辞·昔昔盐·垂柳覆金堤》

    新年垂柳色,袅袅对空闺。不畏芳菲好,自缘离别啼。因风飘玉户,向日映金堤。驿使何时度,还将赠陇西。

  • 《次姜尧章赠诗卷中韵》

    徐郎巢已焚,庭竹亦无在。太仓五升米,举室枵腹待。云何鲑菜供,日与长翁对。世有作金术,闾里颇猜怪。丘嫂剪髻馀,旧质叠新债。

  • 《送僧归护国寺》

    南宗开士共推贤,语默忘机合自然。上国经游云出岫,故山归去鹤冲天。舣舟却指灵溪岸,烹茗还资瀑布泉。宴坐草堂诸念息,只应馀习在诗篇。

  • 《与韩抚干大伦八首》

    故国由来重世臣,芬芳累叶镇如新。中兴第一功臣裔,卓荦如君信有人。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