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束川怀古》

平生不踏东川路,乘兴克风烂漫游。
文冢姓名悬日月,书堂冤愤惨林丘。
欲呼千载醉魂起,那复少陵诗句遒。
啼鸟不知人意绪,弄晴刚自说春愁。

作者介绍

程公许(一一八二~?),字季与,一字希颖,人称沧洲先生(《耻堂存稿》卷五《沧洲先生奏议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寄籍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歷华阳尉,绵州教授,知崇宁县,通判简州、施州。理宗端平初,授大理司直,迁太常博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迁秘书丞兼考功郎官,二年,因言事劾去。三年,以着作佐郎召,兼权尚书左郎官,累迁将作少监,兼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迁祕书少监,兼直学士院,拜太常少卿(《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出知袁州。以杜范荐,召拜宗正少卿,爲权倖所格,退处二年。擢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郑清之再相,屏居湖州四年。十一年,起知婺州(本集卷一三《宝庆府改建设厅记》),官终权刑部尚书,卒年七十余。有《尘缶文集》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沧洲尘缶编》十四卷,其中诗十一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程公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二卷。

作品评述

《束川怀古》是宋代诗人程公许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一生从未踏上东川路,
如今兴致勃勃地来到这风景秀丽的地方。
这里有名人的坟墓,他们的名字闪耀着日月光辉,
这里有书堂,堆满了冤魂和愤怒,残忍的林丘。
我想呼唤千年来沉睡的灵魂,
却无法再现少陵的诗句之美。
鸟儿不知道人的忧愁,
只是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歌唱。

诗意和赏析:
《束川怀古》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程公许对束川古道的怀念之情。诗中描绘了诗人平生未曾踏足束川路,但他在兴致勃勃之下,决定亲自游历这片美丽的土地。他在束川看到了名人的坟墓,那些名人的名字如同太阳和月亮一样闪耀辉煌。同时,他也看到了书堂,那里充满了被冤屈和愤怒所困扰的灵魂,这是一个残酷的场景。诗人渴望唤醒沉睡已久的灵魂,但却无法再现少陵诗句的妙美。最后,诗人感叹鸟儿并不了解人的忧愁,它们只是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歌唱。

这首诗词通过对束川的描绘,展示了诗人的思考和感慨。诗人对束川的怀古之情表现得深刻而真挚,他对束川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诗中的名人坟墓和书堂象征着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传承,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冤屈和愤怒的痛惜。诗人的心境在诗的最后转向,他意识到鸟儿并不了解人类的情感,它们只是自由自在地歌唱。这种对自然的描述与人的内心矛盾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中复杂情感的思考。

《束川怀古》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程公许对束川和人类情感的思索与感慨,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 《送杨寘序》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疾,生乎忧者也。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心而平,不和者和,则疾之忘也宜哉。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

  • 《送卢山人二首》

    有欠牛眠子为寻,剩将朽胔换华簪。家阡只免牛羊到,此外穷通得上心。

  • 《过石门滩》

    长江风雨急,巨石虎狼蹲。水自分三道,舟唯过一门。细观真眩目,平下亦销魂。忠信知堪仗,见曹不用喧。

  • 《临平道中》

    烟雨桃花夹岸栽,低低浑欲傍船来。石湖有此红千叶,前日春寒总未开。

  • 《和程给事赠虞道判六首》

    紫府沉沉掩夜关,竹阴清扫月中坛。岁星偷得桃枝碧,董奉栽成李子丹。

  • 《句》

    未晓清风生殿阁,经旬赤气照乾坤。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