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伊轧语窗扉,团扇无功白日迟。
长恨老来方学易,自从春去不吟诗。
虫丝有力萦琴索,蛀粉无声点墨池。
偶出门前行数步,石榴花过已多时。
《书窗夏日》是宋代朱继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窗户上的书房里,南风轻轻地呢喃着,团扇摇摆着,无法消除炎炎白昼的闷热。我年老了,一直到如今才开始学习易经,懊悔之情油然而生。自从春天过去后,我再也没有吟咏过诗篇。蚕丝缠绕着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而蛀虫粉末却悄无声息地点缀着墨池。偶然走出门前,前行几步,发现石榴花已经开了很久。
这首诗词以夏日书窗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年老之后才开始学习易经的懊悔和对逝去的春光与诗意的思念。南风、团扇、蚕丝、蛀虫粉末等形象细腻地描绘了夏日的气息和书房的景象。通过对琴弦和墨池的描写,诗人将琴与书画相联系,传达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失去创作灵感的痛惜。最后的石榴花则象征着光阴的流逝和岁月的推移,让人感到时光已经过去,而自己却在迟疑中浪费了宝贵的创作时光。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时光流逝和创作停滞的无奈和懊悔之情。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失去创作灵感的焦虑,也反映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夏日的炎热和压抑,以及作者内心的苦闷和迷茫,引发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时间的珍惜。
寄命湖船带梦游,又依海客恋残秋。楹书壁挂成千劫,波影花光聚一楼。映照须眉能玩世,支离皮骨故工愁。持杯各在飞鸿侧,咽入天风与唱愁。
荐士满朝称弟侄,教民到处过儿孙。就中治陕偏清净,不似侯门似道门。
入南京。赴蓬瀛。显出王风九转成。超然得上升。宠何荣。辱何惊。三髻山侗绝利名。何愁性不灵。
元非铸冶自成湾,乌兔烹煎那得闲。却问黄粮几番熟,不知沸鼎在人间。
塞向倾书槴,开炉积豆萁。林居得温暖,天遣养衰迟。瓮盎藏蔬後,鉏耰下麦时。农家冬最乐,我老颇能知。
自古大圣人,犹以为难事。而况后世人,岂复便能至。求之不胜难,得之至容易。千人万人心,一人之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