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蜀道后期》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作者介绍

张说,字霖卿,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有《游老君洞》诗。事见《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六。

作品评述

《蜀道后期》作品评述:[注释](1)蜀道后期:指作者出使蜀地,未能如期归家。(2)客心:客居外地者的心情。(3)预:事先准备。[译文]出使蜀地,归家的急切之情好像在与日月争时间,来往的日程事先已经策划好,可秋风不等待我,先到了我的家乡洛阳城。这首诗是张说在校书郎任内出使西川时写的,虽只寥寥二十字,却颇能看出他写诗的技巧和才华。一个接受任务到远地办事的人,总是怀着对亲人的眷恋,一到目的地,就掐指盘算着回归的日期,这种心情是很自然的。但张说能把这种幽隐的心情“发而为诗”,而且压缩在两句话里,却不简单。“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客心”是旅外游子之心,“争日月”,象同时间进行一场争夺战。这“争”字实在下得好,把处在这种地位的游子的心情充分表露出来了。“来往预期程”,是申说自己所以“争日月”的缘故。公府的事都有个时间规定,那就要事先进行准备,作出计划,所以说是“预”。十个字把诗人当时面临的客观情况,心里的筹划、掂量,都写进去了,简炼明白,手法很高明。这十个字又是下文的伏笔。本来使蜀的日程安排是十分紧凑的,然而诗人回归之心更急切,他要力争按时回洛阳。他是洛阳人,在洛阳有家,预期回归,与家人团聚。下文忽然来个大转折:“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不料情况突变,原定秋前赶回洛阳的希望落空了。游子之心,当然怅惘。然而诗人却有意把人的感情隐去,绕开一笔,埋怨起秋风来了:这秋风呵,也是够无情的,它就不肯等我一等,径自先回洛阳城去了。这一笔,妙在避开了率直无味的毛病,而且把人格化了的秋风形容为“无情的秋风”。这秋风先至,自然要引起许多烦恼。可以试想,秋风一至洛阳,亲人们必然要翘首企盼;而自己未能如约的苦衷就更不用说了。淡淡一笔,情致隽永深厚。在这里,诗人到底是埋怨秋风,还是抒发心中的烦恼?诗中没有明说,颇费人寻绎,正是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不过可以想见,诗人对于这次情况的突然变化,确实感到意外,或有点不满,不过他用的是“含蓄”的语言罢了。张说早些时就写过一首《被使在蜀》诗:“即今三伏尽,尚自在临邛。归途千里外,秋月定相逢。”归期定在秋月,即此诗所谓“预期程”。不料时届秋令,秋风已起,比诗人“先至洛阳城”,他却落后了,即诗题所谓“后期”。秋风本是按时而起,无所谓“先”;只因诗人归期“后”了,便显出秋风的“先”来。两首合看,于诗中的情味当有更深的体会。(刘逸生) le_cha诗词大全

  • 《新荔枝四绝》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穠冰厚更芳馨。夜凉将到星河下,拟共嫦娥斗月明。

  • 《送汤中丞和蕃》

    继好中司出,天心外国知。已传尧雨露,更说汉威仪。陇上应回首,河源复载驰。孤峰问徒御,空碛见旌麾。春草乡愁起,边城旅梦移。莫嗟行远地,此去答恩私。

  • 《题郑氏北墅》

    篮舆度浮梁,朝岚尚蒙蒙。十有九日雨,得晴类投空。游岩既原适,访隐亦好从。道傍得野舍,一迳幽且能。主人谁与者,其祖郑七松。流风被云仍,真有隐者风。问年七十余,曳履不扶筇。我年仅其半,而已衰龙钟。岂其养生效,殆自起死功。若人种艺法,橐驼安取同。木老德亦熟,闻之

  • 《已亥杂诗 132》

    将左晨星一炬存,鱼龙光怪百千吞。迢迢望气中原夜,又有湛卢剑倚门。

  • 《忆原上人》

    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金陵。不知竹雨竹风夜,吟对秋山那寺灯。

  • 《庆江检详太夫人》

    记得迎承过葛川,穉金未肃嫩凉天。当时若径趋金阙,安得庐陵有此缘。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