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上木已拱,山前水可陂。
峥嵘晦翁字,突兀大参碑。
云叶孤飞白,乌群反哺慈。
伤心前辈尽,问道欲从谁。
刘过(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多次应举不第,终生未仕。刘过是抗金志士,曾上书朝廷提出恢復中原方略,未被采纳。漂泊江淮间,与主张抗战的诗人陆游、陈亮、辛弃疾等多有唱和。晚年定居崑山。宁宗开禧二年卒,年五十三(明陈谔《题刘龙洲易莲峰二公墓》)。有《龙洲道人集》十五卷。事见元殷奎《復刘改之先生墓事状》、杨维桢《宋龙洲先生刘公墓表》、明万历《崑山志》卷三。 刘过诗,以原八千卷楼藏明嘉靖刊《龙洲道人诗集》(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龙洲集》(简称四库本)、《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汲古阁影宋抄本《宋群贤六十家小集·龙洲道人集》(简称六十家集)文字与《江湖小集》基本相似,酌予出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书高塘庵》是宋代诗人刘过的作品。这首诗词描绘了高塘庵的景色,并表达了诗人对前辈的敬仰和对自己追求道路的迷茫。
诗词中的“庵上木已拱,山前水可陂”描绘了高塘庵的景色,庵上的树木茂盛,山前的水可汇成湖泊,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
诗中的“峥嵘晦翁字,突兀大参碑”描述了高塘庵的特点。庵内有一位有智慧的老僧,字号为晦翁,高塘庵的参碑矗立在那里,形态突兀崇高。
诗中的“云叶孤飞白,乌群反哺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白云像独自飞翔的叶子一样,而乌鸦却在群体中相互关爱、互相喂养,展现出一种慈爱的行为。
最后两句“伤心前辈尽,问道欲从谁”,表达了诗人对前辈先贤的敬仰和对追求道路的疑问。诗人感叹前辈们已经相继离去,不禁产生对自己前进方向的迷茫,不知道应该向谁去请教。
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高塘庵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前辈敬仰的表达,传达了人们在追求道路上的迷茫和对于真理的探寻。诗词中的景物描写与人物表达相得益彰,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正梧阴碧转,扇浪凉生,渐回秋意。祥绕朱门,有崧灵钟瑞。笔走龙蛇,句雕风月,好客敦高谊。苏小琵琶,绿珠箫管,日添罗绮。邃阁清班,贰车清政,奕叶蝉联,世间谁比。行侍甘泉,趁青春荣贵。尽卷虾须,满斟鹦鹉,向画堂沉醉。铜狄摩挲,蓬莱清浅,八千椿岁。
莺来燕去,宋玉墙东路。草草幽欢能几度,便有系人心处。碧天秋月无端,别来长照关山。一点恹恹谁会,依前凭暖阑干。
五月五,五月五,细雨绿菖蒲。早是高花开九节,花堪结子节堪扶。持此揆□初。长命缕,长命缕,儿女漫区区。何似屏星南极里,清如寒露在冰壶。一府号仙儒。
我头扶病醉岑岑,履历糟丘岁月深。行李随身惟一剑,对花买笑亦千金。离乡别去天涯泪,上冢凄其寒食心。风雨闭门无客过,炉香销尽夜沈沈。
书舸西风五两斜,淮淝将命去程赊。衣缨黄阁相君后,门巷青春学士学。驿路新袍欺草色,公筵大白醉榴花。谢庭兰玉多才思,休瀚裁诗对客夸。
自念数年间,两手中藏钩。于心且无恨,他日为我羞。古老传童歌,连淫亦兵象。夜梦戈甲鸣,苦不愿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