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蜀公范景仁忠文公挽辞四首》

岁在龙蛇会,思贤屡感伤。
未收空土泪,又送蜀公丧。
士类将安放,交情何日忘。
共传金石刻,俱是大文章。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蜀公范景仁忠文公挽辞四首》是苏颂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蜀公范景仁忠文公的离世以及苏颂对其的哀思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岁在龙蛇会,
思贤屡感伤。
未收空土泪,
又送蜀公丧。

这一年龙蛇会之际,
我心中对德才兼备的贤士屡次感到伤痛。
未收拾好内心的悲泪,
又要为蜀公的离世送行。

士类将安放,
交情何日忘。
共传金石刻,
俱是大文章。

贤士们将会被安置在何处呢?
我们何时才能忘记彼此之间的深厚情谊呢?
他们的事迹将被刻在金石之上,
成为伟大的文章流传下去。

诗词通过自省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蜀公范景仁忠文公的敬慕和思念之情。蜀公范景仁忠文公被赞颂为具有杰出德才的贤士,他的离世使苏颂倍感伤痛。诗人在挽辞中展现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蜀公的追思之情。诗人希望能够永远铭记这位贤士的功绩,他们的友情也将通过金石刻碑等形式传承下去。

该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哀思,同时也体现了宋代士人对友情、仁德和功业的重视。通过金石刻碑等方式,诗人将逝者的事迹永久地流传下去,使他的贡献得以传世,成为后人学习和崇敬的对象。整首诗词以其深情和纪念价值而被赞誉,展示了苏颂对蜀公的深切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 《送吕由庚推官得替还洛中二首》

    君家相国旧元勋,凛凛中丞继后尘。谈笑二年同幕府,风流一倍愈它人。南都去后少佳客,西洛归来多老臣。我亦宦游无久意,它年松竹许相邻。洛水留人一向干,雪泥溢路十分寒。送行我岂无樽酒,多难君知久鲜欢。回首只应怜老病,凌风争看试轻翰。到家定见嵩阳老,问我衰迟未解官。

  • 《送客之上谷》

    北客悲秋色,田园忆去来。披衣朝易水,匹马夕燕台。风翦荷花碎,霜迎栗罅开。赏心知不浅,累月故人杯。

  • 《同顾保之游灵隐》

    闭门不知春色到,出城始见江梅开。行探幽泉至高绝,共坐巨石聊徘徊。时逢天风吹客过,还有野鸟惊人来。林间躬借所未历,归马空载斜阳回。

  •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簸弄乾坤,灵蛇在掌。露刃含霜,阿谁近傍。歼厥渠魁未得时,蛰龙护匣牢收抗。还他道地,剑州与太阿无两样。携来剪月亭前,共聚五湖禅流,拭目纵观,连声称赏。

  • 《山花子》

    银字笙寒调正长,水纹簟冷画屏凉。玉腕重□[1]金扼臂,澹梳妆。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佯弄红丝蝇拂子,打檀郎。

  • 《春》

    瘦沈皤皤暮日匆,花边有酒且从容。春三二月东风里,莺百千声翠柳中。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