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
诗礼袭遗训,趋庭沾末躬。
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
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
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
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
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
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当途诉知己,投刺匪求蒙。
秦楚邈离异,翻飞何日同。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书怀贻京邑同好
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
诗礼袭遗训,趋庭沾末躬。
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
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
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
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
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
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当途诉知己,投刺匪求蒙。
秦楚邈离异,翻飞何日同。
译文:
献给京城的同道们的书怀
我先祖寓居在鲁邹,
家世重视儒学风尚。
学习诗词和礼仪,
师从闻名的前辈。
日夜努力自强,
文字表达也有些许才华。
三十岁已经过去,
唉吁,命运不通。
慈父母渐渐年迈,
他们的喜悦和担忧深藏于内心。
早晨的食物不够甘美,
晚上的饭碗屡次空空。
我追随孔子的教诲,
怀念毛公的才华。
感激之情使我抬起了头,
怎能保持贫穷。
在路上向知己述说,
献上信件,不求回报。
秦楚的距离遥远,
何时才能再次相聚。
—————————————————————————————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孟浩然选择了儒家文化的道路,并自强不息的精神。诗人表达了对自己家庭、生活境况的关怀和担忧,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他向京城的同道们倾诉自己的心声,并表示希望有一天能与他们再次相聚。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对现实生活困境的不满和不安。诗中的词句简练明了,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又展示了唐代士人对于文化与自身境遇的矛盾和思考。该诗充满了忧愁和对未来的渴望,表达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和思考。
一见故人归去来,渔竿不肯傅三台。汉陵今日无抔土,惟独先生有钓台。
百斛明珠米在仓,沉香火底捻银簧。人生行乐那须许,多少边兵未有粮。
亟往遄归真旷哉,聋人不信有惊雷。虽云不必见安道,已误扁舟犯雪来。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既醉以酒,尔肴既将。君子万年,介尔昭明。昭明有融,高朗令终,令终有俶。公尸嘉告。其告维何?笾豆静嘉。朋友攸摄,摄以威仪。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类维何?室家之壶。君子万年,永锡祚胤。其胤维何?天被
我已归寻乌石路,人谁肯顾雀罗门。荔三百颗犹能啖,椿八千秋不足言。唐贡华清劳岁岁,宋蠲驿置惠元元。客询老子休粮诀,丹实漫山更满村。
投老身名信陆沉,欲将白发寄遥岑。赋诗未敢师彭泽。抱瓮真堪友汉阴。江面飞桥夸壮丽,山腰卧石必幽深。公才清绝参奇观,慰我和年去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