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书怀》

字民能使民和悦,居术信与吏道别。
十年妖祲太清,有耳厌听鼙鼓励鸣。
创残之余忍椎剥,逃生要不如无生。
愿絜乾纲奠坤轴,罢兵宽赋家给足。
圣躬示朴吏廉平,岁岁区蚕登牛产犊。
宦情我自春云薄,休日西归田舍乐。

作者介绍

程公许(一一八二~?),字季与,一字希颖,人称沧洲先生(《耻堂存稿》卷五《沧洲先生奏议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寄籍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歷华阳尉,绵州教授,知崇宁县,通判简州、施州。理宗端平初,授大理司直,迁太常博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迁秘书丞兼考功郎官,二年,因言事劾去。三年,以着作佐郎召,兼权尚书左郎官,累迁将作少监,兼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迁祕书少监,兼直学士院,拜太常少卿(《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出知袁州。以杜范荐,召拜宗正少卿,爲权倖所格,退处二年。擢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郑清之再相,屏居湖州四年。十一年,起知婺州(本集卷一三《宝庆府改建设厅记》),官终权刑部尚书,卒年七十余。有《尘缶文集》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沧洲尘缶编》十四卷,其中诗十一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程公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二卷。

作品评述

《书怀》是宋代程公许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和个人境遇的感慨和思考。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字民能使民和悦,
居术信与吏道别。
十年妖祲太清,
有耳厌听鼙鼓励鸣。
创残之余忍椎剥,
逃生要不如无生。
愿絜乾纲奠坤轴,
罢兵宽赋家给足。
圣躬示朴吏廉平,
岁岁区蚕登牛产犊。
宦情我自春云薄,
休日西归田舍乐。

诗意和赏析:
《书怀》这首诗通过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纷争和个人境遇的痛感和思索。

诗的开头,作者表达了自己希望能以文字感化人民,使人民和睦相处的愿望。然而,他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居士,信仰和修养与官员的行为道德有所区别。

接下来,作者抱怨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他提到了"十年妖祲太清",暗指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作者厌倦了战争带来的鼓噪声,希望能够远离战乱之地。

然而,作者认识到逃避并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他使用了"创残之余忍椎剥,逃生要不如无生"的描述,表达了对逃避现实的否定态度。他认为与其逃避,不如坚持忍受困境,直面现实。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社会秩序的期盼。他希望有高尚的统治者能够维护社会的纲纪秩序,停止战争,减轻赋税负担,让人民能够安居乐业。

最后两句,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宦情的淡漠和对归田生活的向往。他把自己的心情比作春天的云朵,薄而飘忽不定。而休息日,他希望能回到乡间的田舍,过上简朴而快乐的生活。

总体而言,《书怀》这首诗词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个人命运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混乱时代和个人处境的忧虑和思考。诗中既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也有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和平、宁静和宜居生活的追求。

  • 《淳熙二年发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册宝十一首》

    天畏遐福,允彰父慈。维昔旷典,我能举之。徐尔陟降,敬尔威备。申锡无疆,永言保之。

  • 《挽姚君二首》

    处心心无愧,持身德有常。施恩周里闬,植福遍僧坊。入户书盈室,开樽客满堂。清芬传后叶,看取桂枝芳。

  • 《旬日公事颇简喜而有赋》

    社近楼台昼已长,丰年颇减簿书忙。雨催树绿吹箫陌,日射尘红击鞠场。农事渐兴初浸种,吏衙早退独焚香。晚来别有欢然处,检教儿书又一箱。

  • 《长相思(高调)》

    夜色澄明。天街如水,风力微冷帘旌。幽期再偶,坐久相看才喜,欲叹还惊。醉眼重醒。映雕阑修竹,共数流萤。细语轻盈。侭银台、挂蜡潜听。自初识伊来,便惜妖娆艳质,美眄柔情。桃溪换世,鸾驭凌空,有愿须成。游丝荡絮,任轻狂、相逐牵萦。但连环不解,流水长东,难负深盟。

  • 《月下杲饮七首》

    酒边无物伴长瓶,一颗新莲一段冰。月下不风终是爽,烛光何罪也堪憎。

  • 《早春》

    良夜岁应足,严风为变春。遍回寒作暖,通改旧成新。秀树因馨雨,融冰雨泛蘋.韶光不偏党,积渐煦疲民。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