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书怀》

黄阁有贤图国计,皂囊无党害边功。
河湟饮马无难事,一点沙尘在目中。

作者介绍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初以父荫爲润州丹阳县主簿,后举贤良方正,通判台州。召直集贤院,编修国史,迁右正言。仁宗初迁知制诰,爲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襄州。歷知黄、邓、寿、安、洪、颍、青等州及永兴军。庆历七年(一○四七)爲宰相,旋改枢密吏,封英国公。罢知河南府,徙武宁军节度使,进郑国公。皇祐三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二),年六十七。謚文庄(《东都事略》卷五四)。《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夏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庄集》爲底本,参校清张杰过录、孔继涵跋本(简称孔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干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史记》、《三国志》、《天臺续集》等书。另从《天台续集》、《宋诗略》等书辑得集外诗六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书怀》是宋代夏竦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
黄阁中有智者图谋国家大计,
却没有私心的人侵害边疆的功绩。
在河湟地区驰骋,马上的艰难并不算困难,
只是一点沙尘进入了眼中。

诗意和赏析:
《书怀》这首诗词表达了夏竦对时局的思考和对国家的忠诚。黄阁是指朝廷中的智者和贤臣,他们为国家制定重要的政策和计划。这里,夏竦赞扬了这些智者们为国家图谋的策略和计划。

然而,夏竦也指出,这些智者没有私心,他们并没有以党派之争或个人利益来损害边疆的功绩。这是对那些心怀私利、破坏国家利益的人的谴责。

接下来,夏竦以诗情画意的方式描述了河湟地区的景象。河湟地区是当时宋朝西北边境的重要地带,驻守在这里保卫边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然而,在夏竦看来,乘马奔驰于河湟之间并不是一件难事,因为这些智者们已经制定了明智的政策。

最后,夏竦以“一点沙尘在目中”作为结束,形象地表达了他在河湟地区行驶时,一点尘土进入眼中的细微困扰。这句诗意味深长,可能暗示了作者在国家大计中的微不足道的角色,但他仍然默默承担着自己的责任。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短而有力的表达,传达了夏竦对国家大计的重视和对那些为国家利益而奋斗的人的赞颂。同时,它也呈现了作者对自己责任的承担和对国家繁荣的期望。

  • 《次韵徐直翁仙霞岭近衢州》

    道大谁能用,功名一念微。释然文石梦,轻似岫云归。霞岭空重历,天书的又飞。翻身凤池去,分阃却成非。

  • 《和才叔岸傍古庙》

    树老重缨乱,祠荒向水开。偶人经雨踣,古屋为风摧。野鸟栖尘坐,渔郎奠竹杯。欲传山鬼曲,无奈楚辞哀。

  • 《拟古闺怨三首》

    良人久在外,想像裁香罗。放下金粟尺,无言颦翠蛾。

  • 《忆游天台寄道流》

    忆昨天台到赤城,几朝仙籁耳中生。云龙出水风声急,海鹤鸣皋日色清。石笋半山移步险,桂花当涧拂衣轻。今来尽是人间梦,刘阮茫茫何处行。

  • 《题灵隐寺皖公院》

    山寒叶满衣,孤鹤偶清羸。已在云房老,休为内殿期。岚昏声磬早,果熟唤猿迟。未得终高论,明朝更别离。

  • 《寿李子先》

    正阳用事月初吉,骑鲸之孙生此日。滴露能将三画吞,积风少忍六月息。平生最耐反复看,其文炳彪心地直。骨肉十年长眼青,今年差觉丛谈密。一尊称处风风晓。红药丫头香露湿。谁令绝艳殿光景,群葩敛避表独立。洗尽人间丹粉妍,倾国倾城须正色。文章瑞世宁论晚,时来造物能借力。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