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书来上人房》

十里清风水拍天,老僧斋罢抱头眠。
丹楹画栋看摧厌,好为僧伽作胜缘。

作者介绍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书来上人房》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王之道。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侣在房间里静心读书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禅修和书籍的热爱。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十里清风水拍天,
老僧斋罢抱头眠。
丹楹画栋看摧厌,
好为僧伽作胜缘。

诗意深远,通过生动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禅修的向往。首句“十里清风水拍天”描绘了清风拂过水面,天空和水面相互呼应,给人一种宽广和悠远的感觉。接着,“老僧斋罢抱头眠”表达了僧侣在斋戒之后,倦意油然而生,他疲倦地抱着头躺下休息。这一景象反映了僧侣在修行中的辛劳,也突显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第三句“丹楹画栋看摧厌”描绘了房间内的柱子和屋顶,经过岁月的摧残,已经显得破旧不堪。这一景象象征着尘世的变迁和无常,与僧侣的修行目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一句“好为僧伽作胜缘”表达了作者对僧侣生活和修行环境的向往。作者希望自己能为僧侣们创造一个美好的修行环境,以助其修行的成就。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精准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僧侣读书休息的画面,以及作者对禅修和僧侣生活的向往。通过与尘世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内心宁静和超脱的追求。同时,诗中蕴含了对时间流转和世事变迁的思考,以及对修行环境的理想化渴望。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充满了禅意和哲思,让人沉浸其中,感受到作者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思考。

  • 《次韵答刘郎中席上之作》

    光阴倾与篆烟消,十八年华似昨朝。久负君恩惭老大,已衰心力叹飘萧。官闲自可从乡饮,情至因忘对客谣。一笑春红真漫耳,傍人已道色全饶。

  • 《翰林将指下学峡宾声叟为诸友先雨雪载途民亦》

    空山雪片大如盘,有客远在孤馆眠。翰林喝马不到地,白帝叱驭亲行鞭。疾驱滕六笞飞廉,六花急舞狂且颠。玉皇香案口读宣,深衣大带依然仙。东里先生履欲穿,湿透布袜枵囊缠。高谈雄辩炉亭边,不有义意谁肯前。阳羡山中春信传,两骖已发垂虹鞭。诸君急棹山阴船,子猷逸兴今翻然。

  • 《董侍郎生日三首》

    潞公曩自蜀遄归,约仅逾年秉政机。当日燕毛谁与并,后来接踵未应稀。从星元合陪天柱,戴气宁当远日畿。会看传宣燕私第,赐香成雾彩成围。

  • 《送刘汉特兼简邵子文》

    绿篠欹墙叶叶声,夜凉风细露华清。飘零何幸逢公子,邂逅相看不世情。拟向伯伦求酒颂,不知东野解诗鸣。三峰峰下文章伯,应忆当年阮步兵。

  • 《李坚甫净居杂题一十三首·琴室》

    将何写幽意,有此古桐声。为问好弹处,谁来听蟹行。

  • 《陪盱眙王使君东游四首》

    缆解鸥飞处,船移柳影中。林户桃李月,浦溆蕙兰风。酒浅能无醉,歌长惜有终。赋诗聊泚笔,寓意未须工。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