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锄凿破南山云,种来修竹凌青冥。
参天引风挺苍玉,匝地印月筛黄金。
清瘦何妨惟却俗,净扫胸中尘万斛。
何当裁制十二个,吹作来仪凤凰曲。
谢枋得(一二二六~一二八九),字君直,号叠山,弋阳(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对策极攻宰相董槐与宦官董宋臣,抑爲二甲,即弃去。五年,试教官,除教授建宁府,未上,江东西宣抚司吴潜辟爲干办。景定五年(一二六四)爲江东漕试试官,发策十问擿贾似道误国,谪兴国军安置,贬所知州、知县皆及门执弟子礼。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放归。恭宗德祐元年(一二七五)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二年,信州陷,遂变姓名入闽,隠于卜。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参政魏天祐强之而北,至燕不食死,年六十四。门人诔之爲文节先生。有《叠山集》,其中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叠山先生行实》、《文节先生谢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二五有传。 谢枋得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景泰五年刻《叠山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嘉庆六年谢氏藴德堂刻《谢叠山公文集》(简称嘉庆本)。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卷。
《书林十景诗》是一首宋代谢枋得创作的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携带锄头破开南山的云,
种植竹子修建高耸入云的林园。
高耸入云的竹子引来清风,
在地面上印出月亮的影子,好似过滤黄金。
苗条清瘦的身材并不妨碍脱离庸俗,
心中一片清净,如同清扫万斛的尘埃。
何时能打造出十二个景观,
吹奏成迎接仪式的凤凰乐曲呢?
诗意:
《书林十景诗》以描绘“书林”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境地的向往和追求。诗中通过描绘南山云雾被破开、种植竹子、引来清风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清新自然环境的向往和对精神净化的渴望。同时,通过描述竹子在地面上投下月亮的倒影,象征着这个林园的美好景色,好似过滤出上等的黄金般珍贵。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希望能够创造出更多美丽的景观,为人们带来欢乐和美好。
赏析:
《书林十景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示了一个理想的林园景观。诗中的南山云雾、竹子和清风等元素,形成了一幅清新宜人、静谧美丽的画面。同时,诗中的意象也蕴含着深刻的寓意。云雾被破开象征着追求真理和超越现实的勇气;种植竹子表达了修身养性和追求清新自然的心境;清风引来的凉爽和竹影中的月亮倒影,象征着内心的宁静和纯净。通过这些描写,诗词传达了作者对心灵净化和追求美好的向往。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的希望和愿景。他希望能够创造出更多美丽的景观,给人们带来欢乐和美好。这种愿景也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积极态度,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作,能够为世界带来美的享受和启迪。
总的来说,谢枋得的《书林十景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意象的表达,营造出了一种清新宜人的理想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精神境界的追求。这首诗词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类理想追求的思考,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危槛倚山城,风帆槛外行。日生沧海赤,潮落浙江清。秋晚遥峰出,沙干细草平。西陵烟树色,长见伍员情。
东方有铩禽,已喜羽翰插。重来金马门,莫忘黄白峡。黄牛无冬春,远水生鳞甲。今非昔日忧,贺酒特新压。
闻在湓城多寄住,随时谈笑浑尘埃。孤峰恐忆便归去,浮世要看还下来。万顷野烟春雨断,九条寒浪晚窗开。虎溪桥上龙潭寺,曾此相寻踏雪回。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横。未甘身世成虚老,大见天心却太平。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脱白披缁迹涉奇,傍人能说举幡时。禅家合掌来参请,乌寺摇头不住持。喜舍未逢大檀越,实封输与小沙弥。是凡是圣都休问,且为渠看一袖诗。
西风八九月,积地秋云黄。力田已告成,计日宜收藏。刈获须及时,虑为雨雪伤。农家终岁劳,至此愿稍偿。勤苦守恒业,始有数月粮。嗟彼豪华子,素餐厌膏粱。安坐废手足,嗜欲毒其肠。岂知民力艰,颗米皆琳琅。园居知风月,野居知星霜。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