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书林十景诗》

朔风吹折寒梅枝,严凝冻合彤云痴。
华峰几立亘今古,堆累积聚皆昏迷。
杨花飞舞盈三尺,蜨翅交加呈六了。
朝阳发焰照乾坤,万壑千崖消粉饰。

作者介绍

谢枋得(一二二六~一二八九),字君直,号叠山,弋阳(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对策极攻宰相董槐与宦官董宋臣,抑爲二甲,即弃去。五年,试教官,除教授建宁府,未上,江东西宣抚司吴潜辟爲干办。景定五年(一二六四)爲江东漕试试官,发策十问擿贾似道误国,谪兴国军安置,贬所知州、知县皆及门执弟子礼。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放归。恭宗德祐元年(一二七五)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二年,信州陷,遂变姓名入闽,隠于卜。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参政魏天祐强之而北,至燕不食死,年六十四。门人诔之爲文节先生。有《叠山集》,其中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叠山先生行实》、《文节先生谢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二五有传。 谢枋得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景泰五年刻《叠山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嘉庆六年谢氏藴德堂刻《谢叠山公文集》(简称嘉庆本)。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卷。

作品评述

《书林十景诗》是宋代谢枋得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朔风吹折寒梅枝,
严凝冻合彤云痴。
华峰几立亘今古,
堆累积聚皆昏迷。

杨花飞舞盈三尺,
蜨翅交加呈六了。
朝阳发焰照乾坤,
万壑千崖消粉饰。

译文:
北风吹折了寒梅的枝条,
冰雪严寒使红云变得冥迷。
高耸的山峰屹立千古,
堆积聚集的云雾都显得迷茫。

杨花在空中飞舞,盈满了三尺空间,
蜜蜂的翅膀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六个圈。
朝阳发出炽热的光芒,照亮了天地间的一切,
万壑千崖的风景消失了粉饰。

诗意:
这首诗以书林(指藏书林)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季节变化,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受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首先,诗人通过描述北风吹折寒梅枝的景象,表现了冰雪严寒的季节,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易逝。彤云痴指红云迷茫,暗示了冬日的寂寞和凄凉。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高耸的华峰,象征着历史的长久和不朽。然而,堆积聚集的云雾却让人感到迷茫,暗示了人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认知的模糊。

诗中的杨花和蜜蜂是描绘春天的景象,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杨花飞舞和蜜蜂繁忙的景象,反映了春天的活力和美丽。

最后,诗人描绘了朝阳的光芒照耀乾坤,消去了万壑千崖的粉饰。这里可以理解为朝阳象征着真理和智慧,它的光芒能够照亮万物,揭示事物的本质。

赏析:
《书林十景诗》以自然景观为载体,通过对四季景象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和变化,同时抒发了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历史的感慨和思索。

整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线,通过对季节和自然元素的刻画,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敏感和热爱。诗中的意象生动,语言简练,给人以强烈的感触。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赋予象征意义,寄托了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使诗词更具有深度和哲理。

总体而言,这首《书林十景诗》描绘了自然景观和季节变化,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象征意象的运用,诗词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生和自然的思索,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 《赠陈先生三首》

    木人手里挥泥剑,石女头边带铁花。龙汉元年冬上巳,相逢一盏赵州茶。

  • 《东林寺前作二首》

    山色斜依寺,江流曲抱村。时有山僧出,残阳独掩门。

  • 《送梧州王使君》

    楚江亭上秋风起,看发苍梧太守船。千里同行从此别,相逢又隔几多年。

  • 《句》

    要是此花清绝处,端如醉面读离骚。青蛟煖昼拿云上,白雪深春压架香。照眼妆新就,扶头酒半醒。妖姿随变化,薄命易飘零。娇困扶头怜半醒,淡浓宜面斗新妆。并肩罂粟多含怨。具体牡丹惟欠香。礬弟堕小白,梅兄怜老苍。仲氏似白眉,表表金玉相。鲜鲜金凤花,得时亦自媚。物生无贵

  • 《予游潼川将访魏城令君李仲明而不果作此寄之》

    骨肉缠恩爱,友朋缀情义。於君若兼之,何生结此契。朅来东川游,咫尺桃李县。引车意甚决,牵衣事辄挽。我如空中意,随风出岩岫。又如波上舟,东西听水手。有心不能酬,富贵那可必。富贵吾不愿,此见未宜失。栽诗说相思,过雁或堪托。雁能见君子,嗟予雁不若。

  • 《望秦川》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