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文笔光书林,插空几地皆天成。
尖斋不假云烟敛,圆健何劳雨露深。
椽墨太阿窥小丑,书天不动龙蛇走。
何用蒙恬制作工,五色光芒焕星斗。
谢枋得(一二二六~一二八九),字君直,号叠山,弋阳(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对策极攻宰相董槐与宦官董宋臣,抑爲二甲,即弃去。五年,试教官,除教授建宁府,未上,江东西宣抚司吴潜辟爲干办。景定五年(一二六四)爲江东漕试试官,发策十问擿贾似道误国,谪兴国军安置,贬所知州、知县皆及门执弟子礼。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放归。恭宗德祐元年(一二七五)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二年,信州陷,遂变姓名入闽,隠于卜。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参政魏天祐强之而北,至燕不食死,年六十四。门人诔之爲文节先生。有《叠山集》,其中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叠山先生行实》、《文节先生谢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二五有传。 谢枋得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景泰五年刻《叠山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嘉庆六年谢氏藴德堂刻《谢叠山公文集》(简称嘉庆本)。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卷。
《书林十景诗》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谢枋得。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巍巍文笔光书林,
插空几地皆天成。
尖斋不假云烟敛,
圆健何劳雨露深。
椽墨太阿窥小丑,
书天不动龙蛇走。
何用蒙恬制作工,
五色光芒焕星斗。
中文译文:
高耸的文笔照亮了书林,
插在空中,到处都是天然的景色。
窗棂上的斜阳不需要虚假的云烟来装饰,
纸张的质地如此完美,不需要额外的雨露滋润。
坚固的墨盒仿佛太阿山一样窥视着小丑,
书写的天地不会改变龙蛇的行走。
何必借助蒙恬的技巧来制作工具,
五彩的光芒闪耀如同繁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书林的景象,并表达了作者对书写艺术和书籍的赞美之情。
首先,诗中提到的文笔光芒照亮了整个书林,形容了书籍的重要性和光辉的作用。插空几地皆天成,暗示书籍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无论在何处,都能给人以启迪和滋养。
接下来,诗人描写了书林中的一些细节。尖斋指的是窗棂的形状,诗中说它不需要虚假的云烟装饰,说明书林中的景色本身就足够美丽和宜人。圆健形容纸张的质地完美,不需要额外的雨露滋润,表达了书籍的高质量和自足的特点。
接着,诗中提到了椽墨太阿窥小丑,意味着作者通过书写揭示了某种真相,窥视到了世间的一些荒谬和可笑之处。书写的天地不受到局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龙蛇行走的意象表达了书写的自由和无限的可能性。
最后,诗中提到何用蒙恬制作工,五色光芒焕星斗。蒙恬是一位古代军事家和工程师,这里用他的名字来指代技巧和工具的制作。诗人表达了对于书写艺术的赞美,认为书写的力量和光芒远超过了工具和技巧本身,美好的作品犹如五彩光芒闪耀如繁星一般。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书林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书写艺术和书籍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书籍的重要性、书写的自由和无限的可能性,以及书写所带来的启迪和光芒。
野酌乱无巡,送君兼送春。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
春林露如雨,萧萧晓花寒。引手攀高红,微香来鼻端。何以比芳洁,置之青玉盘。持归供像佛,相对淡无言。
寂寂箕山春复秋,更无人到此溪头。弃瓢岩畔中宵月,千古空闻属许由。
我知君子有常心,谁谓春秋无定法。常心定法皆一途,万变在前吾不惑。锦衣白马青油客,回首伤心沦异域。缟带喜赠延州来,一见浑如旧相识。片时偷生万年泣,倘得义成身乃立。已将死生委天公,要因笔削明吾迹。偃蹇榻上书千帙,坐使群儒仆墙壁。凛然紬史行天诛,扫除坦涂大搜索。
旧池龟去必巢莲,龙隧愁看锦水边。肯与玉人俱远宦,自怜王母已高年。松窗弦诵亲曹叔,秋月家风起郑玄。仙客立朝何所恨,自缘退有可耕田。
天更商量雨,人都领略晴。晚山青妥帖,野水白纵横。鹭立沙头影,蜂喧树底声。笋舆扶病出,邂逅亦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