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述事》

收不融明遂启疑,源流本末致交驰。
谷何尝响人相唤,岸几曾行舟自移。
枉直万端明似镜,是非一著错如棋。
磨心拔去谁能转,试问诸公知不知。

作者介绍

华岳(?~一二二一),字子西,号翠微,贵池(今属安徽)人。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韩侂胄当国,岳以武学生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等,下大理狱,监管建宁。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一二一七)復入学登第,爲殿前司官属。十四年,谋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有《翠微南征录》十一卷,其中诗十卷。《宋史》卷四五五有传。 华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旧抄本(简称抄本),并酌采抄本书末所附近人张元济所作校勘记(简称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述事》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华岳。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触动。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收不融明遂启疑,
源流本末致交驰。
谷何尝响人相唤,
岸几曾行舟自移。
枉直万端明似镜,
是非一著错如棋。
磨心拔去谁能转,
试问诸公知不知。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世事的疑问。作者思考着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明明可以明辨是非、源流本末却常常被人们模糊不清。他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引发读者对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的启示。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作者的思考和触动。首句"收不融明遂启疑"表达了作者对于矛盾和混乱现象的困惑,为整首诗词奠定了基调。接着,作者让读者反思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是否有时间去关注源头和根本,是否有时间去思考事物的真相。

诗词中出现的"谷何尝响人相唤,岸几曾行舟自移"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们对于真相的忽略和对于自由思考的缺失的思考。人们往往被外界的声音和环境所左右,很少能够独立思考和行动。这种被动的状态使得我们很难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也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诗词的最后两句"枉直万端明似镜,是非一著错如棋。磨心拔去谁能转,试问诸公知不知"通过借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真理和伦理的思考。作者将人生比喻为一面明镜,而真理和伦理则是无数条条拗曲的线,我们常常被迷惑和困扰,很难看清事物的本质。最后一句则是一种反问,作者试图唤醒读者的思考,询问是否有人能够洞察人生的本质和真相。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和世事的触动,引发了读者对于真理、伦理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 《寄俞玉汝》

    晦庵寄我溧阳书,报道今为建业居。作客遽经三岁久,赋诗应尽六朝余。莫将明月夸鱼目,自昔盐车羡蹇驴。期子归来趁鲜健,老无筋力事犂锄。

  • 《矮桃》

    花叶自低昂,攀折人不舍。偷实定短人,朔辩愧黄马。

  • 《江城子(再送卢倅)》

    芙蓉开过雨初晴。曲池平。画桥横。耿耿银河,遥下蘸空明。一舸吴松归未得,聊共住,小蓬瀛。问君何事引前旌。趣归程。背高城。鱼鸟三年,谁道总无情。试遣他年歌此曲,应尚记,别时声。

  • 《点绛唇》

    何处春来,试烦君向钗头看。舞翻飞燕。已拂春风面。白玉圆钿,酌酒殷勤劝。深深愿。愿长□健。岁与春相见。

  • 《偈颂一百零二首》

    六用门头,力战争夺,钥杀贼阵云横。群魔窜入藕丝孔,竟挽天河洗甲兵。凌烟阁就,汗血功成。高枕圆蒲尘梦破,隔窗幽鸟话升平。灼然如是,千圣同盟。诸禅德,若也脚跟浮逼逼,画堂立变铁围城。

  • 《拟古》

    少小有高志,思与古人亲。二十学文史,三十穷典坟。坐观世间事,抱火厝积薪。此心虽炯然,不敢以告人。君门深九重,欲陈谅何因。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