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未必胜江湖,盖世功名徯大儒。
三事更应登密令,一廛我欲伴樵夫。
刘宰(一一六六~一二三九),字平国,自号漫塘病叟,金坛(今属江苏)人。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调江宁尉。歷真州司法参军、知泰兴县、浙东仓使干官。以不乐韩侂胄用兵,遂引退,屏居云茅山之漫塘三十年。其间虽一再徵召,皆不就。理宗嘉熙三年卒,年七十四(《京口耆旧传》卷九)。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其中诗五卷。《至顺镇江志》卷一九、《宋史》卷四○一有传。 刘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正德任佃刻、嘉靖王皋续刻本(简称王本)和万历三十二年范崙刻本(简称万历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书汤兄诗卷后并呈丹阳大夫三首》是宋代刘宰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安的质疑和对江湖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功名和学问的思考。以下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长安未必胜江湖,
盖世功名徯大儒。
三事更应登密令,
一廛我欲伴樵夫。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安这座繁华都市的怀疑。他认为长安并不一定能够超越江湖的生活,江湖指的是那些自由自在、不受世俗拘束的人们。作者在诗中提到"盖世功名徯大儒",意味着即使是在长安这样名利场所,也有很多的学者徒劳无功。作者提到了三个事情,暗示这些事情可能是指传统的权力体系,而登上"密令"的意思是登上权力的高位。然而,作者并不认同这样的追求,他表示自己宁愿与樵夫一起生活。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长安和江湖生活的对比,以及对功名和学问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中功名利禄的怀疑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长安作为当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代表着名利和权力的追求,而江湖则象征着自由和无拘束的生活方式。通过对这两种生活方式的对比,作者表达了对功名的质疑,认为在名利场所追求功名并不一定能够带来真正的成就和满足感。相反,作者倾向于选择自由自在的生活,与樵夫一起过简朴的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实的人生体验。
这首诗词在表达对现实世界的思考的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对自我追求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它呈现了一种超越功名利禄的价值观,鼓励人们从内心寻找真正的满足和幸福。同时,诗词运用了简练而质朴的语言,通过对对比的巧妙运用,增强了诗词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我无长策靖蛮氛,愧说楼船练水军。闻道狼贪今渐戢,须防蚕食念犹纷。白头合对天山雪,赤手谁摩岭海云?多谢新诗赠珠玉,难禁伤别杜司勋。
神之来矣,灵风肃然。云胡不留,旭旐有翩。乃举旧典,几以告虔。降福我邦,于万斯年。
寺门高敞接层山,殿角低垂瞰碧湾。凉意自生只树底,尘心先堕翠微间。风摇朱实僧前落,路绕苍崖鸟外攀。云榻放参仍假卧,暮天凉月未能还。
除去菩萨,扶立生铁。
忆承昨岁致书召,遂入江城同一笑。羸奴小马君所借,出犯朝寒鞅频掉。从来万事固已拙,况乃病敦颜不少。去随众后已自枉,更苦世情非可料。一心耿耿浪诚直,百口幡幡竞诃诮。独君踊跃于我顾,譬于真玉火空烧。别来未几岁云换,杨柳得春还窈窕。东溪最好水已渌,桃李万株红白照。
处世功名莫躁为,识时机变在防危。吉凶有数曾参易,胜负无心不着棋。事向直中多骨突,人于财上重交知。后车能悟前车覆,箴警何须座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