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作尧夫自在诗,何曾因物说天机。
斜阳草舍迷归路,却与牛羊作伴归。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书停云壁》是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书籍停放在云壁上,
我像尧舜一样自由地写诗,
从未因为世俗之物而言论天机。
斜阳下,我在茅屋中迷失了回家的路,
只好与牛羊为伴一同回归。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辛弃疾对自由和返璞归真的向往。他将自己比作传说中的尧舜,自由地写作诗词,不受世俗之物的束缚,不因功名利禄而言论天机。然而,他也意识到在斜阳下,他迷失了回家的路,只能与牛羊为伴一同回归简朴自然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辛弃疾对自由和纯朴生活的渴望。通过将自己与尧舜相比,他表达了对高尚品质和独立精神的追求。诗中的斜阳和草舍形象,营造出一种寂静而迷茫的氛围,强调了主人公在世俗纷扰中迷失了自我,渴望回归简单自然的状态。最后一句"却与牛羊作伴归",表达了他甘愿与牛羊为伴,返璞归真的决心。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传递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表达了对自由和纯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功名利禄的反思。辛弃疾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他对人生追求的真实态度,让读者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矛盾与追求。
邂逅相逢两秃翁,亥年巳月巳时同。偶先一日敢争长,各及七旬俱固穷。尘世谁能吟鬓白,少年莫笑醉颜红。累朝南北兴亡事,合徵公为太史公。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故国伤心堕劫灰,流离北土却怜才。白头开府成何事,博得江南一赋哀。
扬旌北向顾南州,牧马东行向北愁。乱世奸雄还自叹,景升直与本初谋。
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