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石云边睡一场,藓花泉洞碧松香。
朱门正役风车苦,不识山中有此凉。
王镃,字介翁,平昌(今浙江遂昌)人。宋末官金溪尉。宋亡,遁迹爲道士,隠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结社唱酬,顔其所居曰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着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刊爲《月洞吟》一卷。入清,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嘉庆十九年族孙楠合刻爲《月洞诗集》二卷。事见本集卷首明柯挺,清涂以辀、王梦篆序。 王镃诗,以清光绪十三年刊《月洞诗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月洞吟》(简称四库本)。
《暑夕三首》是宋代诗人王镃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石头作枕云边睡一场,
泉水洞穴长满绿苔花。
朱门之内,人们被炎热的夏风所困扰,
却不知山中竟有如此凉爽。
诗意:
这首诗词以夏日黄昏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山间幽静凉爽的景象。作者以枕石为喻,描述自己躺在云边的地方,享受清凉的夜晚。泉水洞穴中覆盖着苔藓和花朵,散发出宜人的松香。与此同时,诗中也暗示了朱门之内的人们无法体验到这份凉爽与惬意。
赏析:
《暑夕三首》以简洁、清新的语言描绘了夏日的凉爽景象,展现了作者对山中幽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朝堂繁忙生活的反思。诗中以对比手法将山中的清凉与城中的炎热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作者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描述枕石、云边、藓花和泉洞,诗人创造了一种宁静、凉爽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清新宜人的夏夜氛围。同时,诗人选择了简练明了的表达方式,使整首诗词简洁而又生动。通过这种简洁的语言,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引起读者对城市喧嚣和繁忙生活方式的反思。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宁静、凉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批判了朝堂繁忙和辛劳的生活。它既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又通过对比突出了城市生活的不足。整首诗词简洁明快,意境清新,给人以愉悦和清凉之感,同时也带给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思考。
春衣不用惠兰熏,领缘无烦刺乡文。曾在蚕宫亲织紞,方知缕缕心辛勤。
忘却下楼扶我谁,接离颠倒酒沾衣。贪看雪样满街月,不上篮舆步砌归。
长风永夜搅青冥,晓起寒光乱眼凝。回旋舞空端入画,飘萧着水自成冰。松篁被练三千士,冈阜瑶台十二层。茆舍倍添薪火费,只因无事读书灯。
窗外绿阴添几许?剩有朱樱,尚系残春住。老尽莺雏无一语,飞来衔得樱桃去。坐看面梁双燕乳。燕语呢喃,似惜人迟暮。自是思量渠不与,人间总被思量误。
鲁儒相悟欲成空,学尽文章不见功。官自掖垣飘海上,镇从随岸入山中。尝遭火发瞿云宅,争得天如老氏弓。何意杜陵怀宝客,也随迷路出关东。
山南山北住,来往共烟霞。午径行松叶,秋入问菊花。叩门人不见,归路日西斜。应是孤云性,难教只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