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名臣白居易,暮年脱略青云器。
抗节羞趋当路门,拂衣起谢人间事。
以兹疏散爱香山,洛下群公亦遂闲。
玉堂金马俱残梦,流水孤云同去还。
石楼烟树胧胧见,八节回滩泻秋练。
云衣落落古松姿,鹤发皤皤冻梨面。
人生宦达应如此,岂必浮名絓青史。
楚国三生少见机,竹林七子徒为尔。
名遂身闲古所稀,洛阳山水又清晖。
青山何处无佳赏,白首湮沉空布衣。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书香山九老图》是明代王恭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唐家名臣白居易,
暮年脱略青云器。
抗节羞趋当路门,
拂衣起谢人间事。
以兹疏散爱香山,
洛下群公亦遂闲。
玉堂金马俱残梦,
流水孤云同去还。
石楼烟树胧胧见,
八节回滩泻秋练。
云衣落落古松姿,
鹤发皤皤冻梨面。
人生宦达应如此,
岂必浮名絓青史。
楚国三生少见机,
竹林七子徒为尔。
名遂身闲古所稀,
洛阳山水又清晖。
青山何处无佳赏,
白首湮沉空布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唐代著名文学家白居易晚年的境况和他对名利的超脱态度。诗人通过描写白居易的退隐生活,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强调了追求内心宁静和生活自由的重要性。
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白居易在晚年放弃了官职和名利的场景。他抗拒了封官让贤的要求,拂袖离去,向人间的事务道别,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后半部分描绘了白居易退隐后的生活。他选择了香山作为休养的地方,洛阳的文人雅士们也纷纷追随他而去,共同享受清闲宁静的生活。诗中还描绘了自然景观,如石楼、烟树、回滩、秋练等,表达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他认为人生的追求不应该只是功名利禄,而应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诗中提到了楚国的三生和竹林七子,暗示了他们在追求真理和自由道路上的坎坷和困境。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洛阳山水的赞美,强调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和生活的清晖。最后一句写出了诗人对自己的期望,即使白发苍苍,仍然保持对美的追求和心灵的自由。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白居易退隐生活的场景和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冷漠和对自由宁静的追求,强调了人生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尝闻秦帝女,传得凤凰声。是日逢仙子,当时别有情。人吹彩箫去,天借绿云迎。曲在身不返,空馀弄玉名。
肇开元圣千年学,曾是吾家七岁童。门户只今须自力,诗书排日看新功。
匣镜三十年,尘暗不复治。停飡且不寐,所思知为谁。宕子不复返,眇在天一涯。绽衣终当组,道远何能持。明明天边月,三五入中闺。念与子欢爱,不得同光辉。寤言相与共,既觉将何依。
天涯春色已平分,桃李阴阴昼掩门。黄素久无人问字,绿醽时有客来樽。栖迟未叹流光远,寂寞远令此道存。珍重故人勤问讯,暮年忧乐任乾坤。
十里曾闻一啸声,当年猿鹤想犹惊。白云不碍青天路,赢得重来摆手行。
床前何必问云何,霜顶谁将手自磨。可是法身真有病,皱眉头处为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