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模净域,金碧照晴霓。
土木有时竭,楼台无日低。
林泉藏好处,巾屦得安栖。
我愧陶彭泽,烦师数过溪。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书香严屋壁呈寺主隆师》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座庄严而干净的佛寺,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推崇和对修行者的敬意。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书香严屋壁呈寺主隆师,
庄严模净域,金碧照晴霓。
土木有时竭,楼台无日低。
林泉藏好处,巾屦得安栖。
我愧陶彭泽,烦师数过溪。
诗词以描绘佛寺为中心,展示了其庄严、洁净的氛围。在这个寺庙里,书香扑面而来,佛经充满了整个屋壁。金碧辉煌的寺庙照耀着晴朗的天空。即使在土木工程有时停滞不前的时候,楼台也不曾低垂。寺庙周围的林木和泉水隐藏着美好的景致,平凡的巾屦也能在这里找到安身之所。诗人自愧不如陶渊明和彭泽,常常烦扰着寺主过溪。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景仰之情和对修行者的敬佩。通过寺庙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庄严和纯净,同时也暗示了修行者在这里追求精神安宁和心灵净化的境地。诗人对自身的感叹和自愧之情,凸显了他对陶渊明和彭泽这两位文化名人的敬仰和自谦。
整首诗词通过对寺庙的描绘,以及对修行者和文化名人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佛教文化和精神追求的赞美和思考。同时,通过对自身的反思,诗人表达了对道德修养和文化造诣的追求与敬佩。
春闺寂寂掩苍苔。风雨卷春回。拟写碧云心事,笔头无句安排。灯昏酒冷,愁牵梦引,直似秋怀。料得酴*知我,枕边时有香来。
赵公邀,吃水饭。颗颗珍珠,料料灵芝蔓。食就圆明生园苑。开阐琼花,不作凡躯楦。合三光,分四宪。壮起精神,宝鼎童儿健。五色霞光同一建。此则充盈,得得平生愿。
春风狂似虎,春浪白于鹅。柳密藏烟易,松长见日多。石崖采芝叟,乡俗摘茶歌。道在无伊郁,天将奈尔何。
北苑传呼陛楯郎,东夷初识令君香。天山自可三箭取,海国何劳一苇航。宣劝不辞金碗侧,醉归争看玉鞭长。锦囊诗草勤收拾,莫遣鸡林得夜光。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拄杖子不仁以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四圣六凡为刍狗。化育春阳照妪前,摧残霜雪凭陵后。截鹤续凫,折衡剖斗。力尽神疲困壁根,笑破他人口。
把作一片画,晴阴浑不同。不知谁是画,伫立意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