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徙我床,窗破补其罅。
衣穿傲狐貉,食淡忘脍炙。
人生老可哀,百事就衰谢。
我喜在得归,味美如啖蔗。
虽云茅茨陋,岂不贤传舍。
儿能牧鸡豚,身自种桑柘。
市垆酒易赊,邻厩驴可借。
睡任门生嘲,醉无官长骂。
见书眼先闭,惰嬾亦自赦。
却後五百年,林间作佳话。
陆游(一一二五~一二○九),字务观,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宰子。年十二能诗文,以荫补登仕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两浙转运司锁厅试第一,以秦桧孙埙居其次,抑置爲末。明年礼部试,主司復置前列,爲桧黜落。桧死,二十八年始爲福州宁德主簿(清干隆《宁德县志》卷三)。三十年,力除敕令所删定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五)。三十一年,迁大理寺司直(同上书卷一九一)兼宗正簿。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赐进士出身(《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九)。因论龙大渊、曾觌招权植党,出通判建康府,干道元年(一一六五),改通判隆兴府,以交结臺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论罢。六年,起通判夔州(《渭南文集》卷四三《入蜀记》)。八年,应王炎辟,爲四川宗抚使干办公事。其后曾摄通判蜀州,知嘉州、荣州。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范成大帅蜀,爲成都路安抚司参议官(《渭南文集》卷一四《范待制诗集序》)。三年,被劾摄知嘉州时燕饮颓放,罢职奉祠,因自号放翁。五年,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监(《省斋文稿》卷七《送陆务观赴七闽提举常平茶事》)。六年,改提举江南西路(《渭南文集》卷一八《抚州广寿禅院经藏记》)。以奏发粟赈济灾民,被劾奉祠。十三年,起知严州(淳熙《严州图经》卷一)。十五年,召除军器少监。光宗即位,迁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未几,復被劾免(《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五四)。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诏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祕书监(《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三年,致仕。开禧三年(一二○七),进爵渭南县伯。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陆游是着名爱国诗人,毕生主张抗金,收復失地,着作繁富,有《渭南文集》五十卷,《剑南诗稿》八十五卷等。《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陆游诗,以明末毛晋汲古阁刊挖改重印本爲底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初印本(简称初印本),宋严州刻残本(简称严州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残本(简称残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刘景寅由《瀛奎律髓》抄出的《别集》(简称别集本)、明弘治刊《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简称涧谷本)及《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简称须溪本)等,并参校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简称钱校)。底本所附《放翁逸稿》、《逸稿续添》编爲第八十六、八十七卷。辑自《剑南诗稿》之外的诗,经营爲第八十八卷,凡出自《渭南文集》者,以明弘治十五年锡山华珵铜活字印本爲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书意》是宋代文人陆游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屋漏徙我床,
窗破补其罅。
衣穿傲狐貉,
食淡忘脍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生活贫困的景象。他的屋子漏雨,迫使他的床搬离漏水的地方;窗户破损,只能用补丁来堵住裂缝。诗人的衣服破烂,但他依然自豪地穿着,仿佛是奢华的狐狸皮袍;他的食物简单朴素,却能忘记美味的佳肴。
人生老可哀,
百事就衰谢。
我喜在得归,
味美如啖蔗。
诗人感叹人生的苦难和无常。他认为人的一生注定会变老并经历各种衰落和谢绝。然而,诗人在归家的喜悦中找到了快乐和满足,就像吃甘甜的蔗一样美味。
虽云茅茨陋,
岂不贤传舍。
儿能牧鸡豚,
身自种桑柘。
尽管他住在简陋的茅草屋中,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传统美德的追求。他的孩子可以养鸡养猪,他自己也能亲自种植桑树和柘树。这展示了诗人对自给自足和传统农耕生活的向往。
市垆酒易赊,
邻厩驴可借。
睡任门生嘲,
醉无官长骂。
诗人生活贫困,但他能轻松地买到酒,邻居的驴也可以借来使用。他不在乎别人对他的嘲笑,也不怕酒后醉倒被官员责骂。
见书眼先闭,
惰嬾亦自赦。
却後五百年,
林间作佳话。
诗人承认自己懒散,看书时经常会昏昏欲睡,但他宽恕自己的懒惰。诗人预感到,尽管他在当时被忽视,但五百年后,人们会在林间谈论他的诗作,将他的作品传颂下去。
《书意》这首诗词展示了陆游在贫困环境中对传统美德、自给自足和内心满足的追求。诗人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他的生活状况和心境,表达了他对于物质困境的超越和对精神追求的坚持。这首诗词通过一种淡泊的态度,表达了对人生苦难和时光流转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哲学。
三让始循墙,一麾尝屡把。夔门德政碑,深镵仍大写。
破沙盆,没巴鼻,尽大地人扶持不起。玉山路上,荆棘参天。锺阜山前,清风匝地。擘破宝公面皮,德云无处回避。
受福元无一羽轻,岂如造物假余生。抱痾不死跻高寿,遇乱能全见太平。投渚断鸿常自闵,营巢倦鹊固难成。乘除亦有堪惭处,记诵文辞误得名。
铺翠被,羞杀鸳鸯对。犹忆当时叫合欢,而今独覆相思块。铺翠被,待君睡。
家住丛台旧,名参绛圃新。醉波疑夺烛,娇态欲沈春。伴雨聊过楚,归云定占秦。桃花正浓暖,争不浪迷人。
人言周公来结宇,不知建立何年中。撰词仍是谪御史,残缺欲读嗟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