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转眼一飞梭,如此头颅奈老何。
狼藉落花春不管,竹鸡啼处雨声多。
刘过(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多次应举不第,终生未仕。刘过是抗金志士,曾上书朝廷提出恢復中原方略,未被采纳。漂泊江淮间,与主张抗战的诗人陆游、陈亮、辛弃疾等多有唱和。晚年定居崑山。宁宗开禧二年卒,年五十三(明陈谔《题刘龙洲易莲峰二公墓》)。有《龙洲道人集》十五卷。事见元殷奎《復刘改之先生墓事状》、杨维桢《宋龙洲先生刘公墓表》、明万历《崑山志》卷三。 刘过诗,以原八千卷楼藏明嘉靖刊《龙洲道人诗集》(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龙洲集》(简称四库本)、《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汲古阁影宋抄本《宋群贤六十家小集·龙洲道人集》(简称六十家集)文字与《江湖小集》基本相似,酌予出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书越州能仁寺壁》是宋代诗人刘过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流光转眼一飞梭,如此头颅奈老何。
狼藉落花春不管,竹鸡啼处雨声多。
译文:
时间如流光般转瞬即逝,我头发如此斑白,老去何能阻挡。
春天中,落花散乱无序,没有人去整理,而竹鸡的啼叫处,雨声不绝。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岁月无情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第一句表达了时间的飞逝,流光转瞬即逝,让人感叹光阴易逝,年华如梭。第二句以作者自身的头发斑白为象征,传达了老去的无力感和无法抵挡时间的力量。第三句以落花为比喻,揭示了春天的短暂和无常,以及人们对生活的漫不经心。最后一句以竹鸡的啼叫和雨声作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多雨的场景,表达了忧郁和沉思的情绪。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表达了生命短暂和岁月无情的主题。诗人以流光、老去、落花和雨声等意象,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脆弱与无常相结合,给人一种深深的思索和感慨。诗中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印象深刻的感受。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可以通过对比和隐喻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进而引发对时间、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考。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了深邃的情感,展示了刘过独特的诗歌才华。
三岁别吾弟,今归心始降。从兹得安寝,无梦过重江。预验鹊音喜,行看雁影双。西湖犹可泛,酤酒市羊羫。
不管诗人太瘦生,但念酒徒稀醉眠。凭谁为画毕吏部,缚著邻家春瓮边。
梦到江南梦却回。梦归何处得身归。故溪渌净看凫衣。下到瞿唐春欲杪,桃花香浪渺无涯。三台回望五云飞。
三十年为世,吾今迫六旬。儿时前辈尽,乱后善人贫。未测前途暗,空追往迹陈。所亲化埃土,犹入梦魂频。
送客城西客已远,归路北池接南苑。冰澌片断水光浮,柳线和柔风力软。缭墙朱户谁家园,流水平畦春日浅。禁河分溜一池足,洛圃移花百金贱。飞甍斤斧声未绝,翠柏栽培影初遍。傍人笑指高台处,前年适见荒榛满。金钱力夺天地功,岁月未多风物换。人生富贵无不成,都门坐置山林观。
心佛物兮俱不是,坐断舌头除药忌。横拈倒用总由他,活捉魔群穿却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