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爱生诸秽,俱盛一草囊。
应从持犯入,当发紫金光。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书周开祖子抱一发愿文后》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欲爱生诸秽,俱盛一草囊。
应从持犯入,当发紫金光。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晁补之对修行和发愿的思考。诗中提到了"欲爱生诸秽",意味着欲望和情感会引发各种琐碎和不纯净的事物。"俱盛一草囊"表示将这些琐碎的事物集中于一个草囊之中。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通过修行和发愿来摆脱这些琐碎和不纯净的事物,并期望能够发出紫金光芒。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晁补之对于修行和发愿的理解。通过将欲望和情感比作诸秽,晁补之意味着这些琐碎和不纯净的事物会干扰人的心灵和修行之道。将它们集中于一个草囊之中,暗示了将这些琐碎的事物收敛起来,不让其干扰自己的内心。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通过修行和发愿来超越这些琐碎和不纯净的事物,希望能够达到一种高尚纯净的境界,发出紫金光芒。紫金光芒象征着智慧、慈悲和卓越的品质。
整首诗采用了简练而富有意象的语言,通过对欲望和情感的描绘,表达了修行者应当超越世俗琐碎,追求内心的纯净和卓越。这首诗词在表达主题和情感上相对内敛,富有禅宗的意味,展示了晁补之对修行道路的思考和追求。
彭殇皆定数,万事转头非。不悟身如寄,安知死是归。世情趋马首,道眼识鹑衣。堪笑磻磎老,皤然立钓矶。
渴人常梦饮,饥人常梦餐。中宵羁旅梦,两臂生羽翰。腾身入紫青,吹面天风寒。惊觉凛毛发,感我涕汍澜。
笋改斋前路,蔬眠雨後畦。晴江明处动,远橱看来齐。我语真雕朽,君诗妙斫泥。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绝壑春林映绿,半山晓雾迷红。长忆西岩梦觉,小舟欸乃声中。
洞庭木落水生波,月入斜窗露气多。虞帝不归秋自晚,满江烟雨泣湘娥。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苹以春晖,兰以秋芳。来日苦短,去日苦长。今我不乐,蟋蟀在房。乐以会兴,悲以别章。岂曰无感,忧为子忘。我酒既旨,我肴既臧。短歌可咏,长夜无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