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礼前朝塔,微闻后夜钟。
人间第四祖,云里一双峰。
积雨封苔径,多年亚石松。
传心不传法,谁可继高踪。
包佶,字幼正。天宝六年及进士第,累官谏议大夫。坐善元载贬岭南,刘晏奏起为汴东两税使。晏罢,以佶充诸道盐铁轻货钱物使,迁刑部侍郎,改祕书监,封丹阳郡公。诗一卷。 包佶字幼正,包融之子。登天宝六载杨护榜进士第,累官至祕书监。与刘长卿、窦叔向善。补诗一首。
双山过信公所居,朝代:唐代,作者:包佶
遥礼前朝塔,微闻后夜钟。
人间第四祖,云里一双峰。
积雨封苔径,多年亚石松。
传心不传法,谁可继高踪。
中文译文:
远远地向前朝的塔礼拜,微微听到深夜的钟声。
人间的第四祖,藏在云中的一座双峰。
雨水积起封住了苔藓覆盖的小径,多年来与石头和松树相互依存。
传递心灵的教义而非宗法,有谁能够继承高远的精神风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对信公所居的景色和思考,表达了对精神传承和高远境界的思索。
诗中的“遥礼前朝塔”,表达了诗人虔诚的心态,向前朝的塔礼拜,表示对宗教和信仰的尊重和崇拜。而“微闻后夜钟”,则描绘了深夜中传来的钟声,在寂静中引人思考,使人沉迷于宗教和境界的思绪。
“人间第四祖,云里一双峰”,通过使用诗情画意的手法,诗人将信公所居比喻为人间的第四祖,也即佛门的宗师之一。云里一对峰峦的描绘,则是在表达信仰的高远和神秘,也暗示了诗人追求心灵境界的向往。
“积雨封苔径,多年亚石松”,以雨水封住苔藓覆盖的小径,多年来与石头和松树相互依存来表达宗教道路的艰辛和坚持。这也可以理解为修行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需要坚持和执着。
最后两句“传心不传法,谁可继高踪”,则是强调传承精神、心灵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宗教的教法。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告诉读者需要继承高远的精神风范,并以此为信仰追求,才能有所成长和超越。
总之,这首诗以咏史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信公所居的景色的描绘和对精神风范的思考,流露出对高远境界的向往和对人类信仰与精神传承的思索。
兰阶初擢秀,棣萼亦聊芳。幻化应难料,悲欢独两忘。达生知有道,养性更傅芳。一笑乘云去,谁知本不亡。
余游庐山,南北得十五六。奇胜殆不可胜纪,而懒不作诗。独择其尤(者作二首。)
去蜀归吴会,真成万里行。穷通竟安在,恩怨两皆平。文字妨求道,杯觞害养生。余年犹有几?买犊事春耕。
欲向银河去,唐家有画船。更无风浪险,竟到斗牛边。笑傲琼楼上,歌吟玉宇前。乘槎今有便,不必羡张骞。
方道逍遥一品身,尽收和气付凝神。小车殿里抛丞相,南极星边伴老人。双鹤对眠云帐月,五芝催耨雨岩春。支离旧客公知否,私计东山作近邻。
飘零短翅叹谁同,犹记当年系足红。人事合离梦槐国,岁时来去旅新丰。新楼绿幕无巢地,故国乌衣隔海风。说尽兴亡人不识,春风双泪白须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