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霜天晓角(中秋对月)》

乌云汗漫。
浊浪翻河汉。
过尽千重魔障,堂堂地、一轮满。
秋光还又半。
檐声初漏断。
不管满身花露,已办著、二更看。

作者介绍

刘辰翁(一二三二~一二九七)(生年据本集卷九《百字令》自注“僕生绍定之五年壬辰”,卒年据《天下同文集》卷三七《哭须溪墓》),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因母老,请爲赣州濂溪书院山长。五年,应江万里邀入福建转运司幕,未几,随江入福建安抚司幕。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爲临安府教授。四年,入江东转运司幕。五年,爲中书省架阁,丁母忧去。元成宗大德元年卒。遗着由子将孙编爲《须溪先生集》,《宋史·艺文志》着录爲一百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天下同文集》等书所录,辑爲十卷,另有《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传世。《新元史》卷二三七、《宋季忠义录》卷一六有传。 刘辰翁诗,《须溪集》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有关书引录,编爲第一卷。《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以宜秋馆本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编爲第二、三、四、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霜天晓角(中秋对月)》是宋代刘辰翁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乌云汗漫。浊浪翻河汉。
过尽千重魔障,堂堂地、一轮满。
秋光还又半。檐声初漏断。
不管满身花露,已办著、二更看。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时节的月夜景象。诗人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乌云密布、波浪翻滚的夜晚,但即使经历了重重的困难和干扰,明亮的月光依然圆满地照耀着大地。秋天的光景还过了一半,晨钟初鸣,表明时间已经过去了一段。诗人不顾自己身上沾满了露水,仍然坚持到了深夜,继续欣赏月光的美丽。

赏析:
这首诗以简短的句子和形象鲜明的描写,展示了中秋夜晚的壮丽景色。诗中的乌云和浊浪象征着生活中的困难和阻碍,而月光则象征着希望和光明。诗人通过表达自己不畏艰难,坚持追求美好的精神,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这首诗词中使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富有想象力和感官体验的境界。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月光的明亮和清晰,以及诗人的坚持和执着。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传递了秋夜中的静谧、壮丽和诗人内心的激情。

这首诗词展示了刘辰翁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通过描绘中秋夜晚的景象,传递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困难的坚持克服。同时,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抒情色彩,表达了诗人对月夜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给人以启迪和共鸣。

  • 《秋蝶二首》

    秦楼花发时,秦女笑相随。及到秋风日,飞来欲问谁。似厌栖寒菊,翩翩占晚阳。愁人如见此,应下泪千行。

  • 《酬人偈》

    我有一机,直下示伊。青天霹雳,电卷星驰。德山临济,棒喝徒施。不传之妙,於汝何亏。

  • 《近代吴歌 秋歌》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 《过三郊驿却寄杨评事时此子郭令公欲有表荐》

    冉冉青衫客,悠悠白发人。乱山孤驿暮,长路百花新。终岁行他县,全家望此身。更思君去就,早晚问平津。

  • 《攻媿斋》

    圣贤不得见,道散固已久。学者多自贤,鲜肯事师友。颠冥声利中,悔吝皆自取。动言无媿作,未知果然否。寡过云未能,先圣欣善诱。凛凛孟氏言,几希异禽兽。参乎病知免,遂使启足手。宁知起易箦,又在此段后。吾侪况小人,气质素凡陋。以其所以养,孝道亦何有。勉前类水马,立处

  • 《淮上寄赵茂实》

    渺渺长淮路,秋风落木悲。乾坤限南北,胡虏迭兴衰。志士言机会,中原入梦思。江湖好山色,都在夕阳时。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