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宵七七。
又近中元日。
桥上老人有约,后五日、重来觅。
婵娟银海出。
木犀新雨湿。
惟有延平剑气,箕斗外、广寒逼。
刘辰翁(一二三二~一二九七)(生年据本集卷九《百字令》自注“僕生绍定之五年壬辰”,卒年据《天下同文集》卷三七《哭须溪墓》),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因母老,请爲赣州濂溪书院山长。五年,应江万里邀入福建转运司幕,未几,随江入福建安抚司幕。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爲临安府教授。四年,入江东转运司幕。五年,爲中书省架阁,丁母忧去。元成宗大德元年卒。遗着由子将孙编爲《须溪先生集》,《宋史·艺文志》着录爲一百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天下同文集》等书所录,辑爲十卷,另有《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传世。《新元史》卷二三七、《宋季忠义录》卷一六有传。 刘辰翁诗,《须溪集》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有关书引录,编爲第一卷。《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以宜秋馆本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编爲第二、三、四、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霜天晓角·良宵七七》是宋代刘辰翁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表达了在良宵的七夕之夜,桥上的老人有约定,五天后再次相聚的情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七夕之夜为背景,刻画了一幅宁静而浪漫的夜景。首句提到"霜天晓角",意味着天气寒冷,天刚亮,角声响起,暗示了一个冬季的清晨。接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景象,"婵娟银海出",描述了明亮的月光洒在宁静的湖海之上,给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感觉。"木犀新雨湿"一句,描绘了夜晚的空气中弥漫着木犀花的香气,与微雨交织在一起,增加了诗词的情感色彩。
接下来的两句"惟有延平剑气,箕斗外、广寒逼",给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觉。延平指的是北斗星,箕斗指的是南斗星,广寒指的是月宫。这里用剑气、北斗、南斗和月宫相互呼应,揭示了一个神话传说的意象。整体来看,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神话传说的引用,将良宵七夕的美好与寓意融合在一起,给人以诗意盎然的感受。
译文:
良宵七夕之夜,又临近中元节。
桥上的老人有个约定,在五天后再次相见。
明亮的月光洒在湖海之上,宁静而美丽。
夜空中弥漫着木犀花的香气,微雨轻柔地湿润着大地。
唯有北斗星延平剑气,南斗星箕斗之外,广寒的月宫逼近。
赏析:
这首诗词以诗人独特的笔触,将七夕之夜的美景与神话传说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浪漫而神秘的氛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夜晚,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祝福。同时,通过引用神话传说中的元素,诗人增加了诗词的庄严感和神秘感,给人以更加深远的思考。
整首诗词意境优美,刻画了七夕之夜的宁静与浪漫。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美丽的夜晚,感受其中的诗意与情感。同时,诗词中的神话元素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超越现实的想象空间,引发对人生、世界等更深层次的思考。
老大成名仍足病,纵听丝竹也无欢。高情太守容闲坐,借与青山尽日看。
立春犹二日,涨雨一何深。秀足明吟眼,危如撼旅心。仆愁前店闭,马怯小桥临。不见兵氛起,溪西好竹林。
昨夜轻雷起风雨,芍药红牙竹栏土。南庭梅花如杏花,东家残朱涂颊酺。萼为裳衣蕊为组,枝为高居干为户。蛱蝶未生蜂未来,赤身掩敛无金缕。终然有子当助傅说羹,落亦不学飞燕皇后回风舞。此意又笑麻姑与王母,勾引何人擗麟脯,是非方朔谩汉武,只知此桃不知语。树不著口数,而今
日上牛头度岁辰。黄钟吹_煦乾坤。弦歌堂上三称寿,风月亭前又见君。人似旧,景长新。明朝六桂侍双椿。蛮邦父老惊曾见,得似君家别有春。
君实不饮酒,庭下多栽菊。不知黄花开,奈此杯中绿。凌晨烟露糍,后日风霜促。欲表君苦心,宜种子猷竹。
真精二者合而凝,形气中涵太极真。道即是身身即道,从来道外本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