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去日华远,举首望长安。
四年留蜀,那复有梦到金銮。
遥想将芜三径,自笑已穷五技,无语倚阑干。
欲作天涯别,犹对俎尊闲。
秋意晚,风色厉,叶声干。
阳关三叠缓唱,一醉且酡颜。
聚散燕鸿南北,得失触蛮左右,莫较去仍还。
后日相思处,烟水与云山。
京镗(一一三八~一二○○),字仲远,晚号松坡居士,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歷知江州瑞昌县。孝宗召对称旨,擢监察御史,累迁右司郎官。金人弔高宗丧,镗爲报谢使。还,除权工部侍郎。淳熙十五年(一一八八),授四川安抚制置使,知成都府。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召爲刑部尚书。五年,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除知枢密院事,累迁左丞相。与韩侂胄共执国柄,申党人之禁。六年卒,年六十三。有诗集七卷、词集二卷,均佚。事见《诚斋集》卷一二三《京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九四有传。今录诗二首。
《水调歌头(次王运使韵)》是宋代诗人京镗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身去日华远,举首望长安。
四年留蜀,那复有梦到金銮。
遥想将芜三径,自笑已穷五技,无语倚阑干。
欲作天涯别,犹对俎尊闲。
秋意晚,风色厉,叶声干。
阳关三叠缓唱,一醉且酡颜。
聚散燕鸿南北,得失触蛮左右,莫较去仍还。
后日相思处,烟水与云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京镗在离开长安、在蜀地逗留四年后的离愁别绪。诗人身离故乡已久,远离繁华的都市,仰望着远方的长安城。他回忆起自己曾经怀揣着雄心壮志,追求功名的梦想,但如今却觉得自己的才华已经枯竭,心生自嘲,无言倚在栏杆上。
诗人渴望离开这个尘世,向天涯漂泊,但他仍然对俗世间的美食美酒有所留恋。秋天的意境渐浓,狂风呼啸,树叶在风中发出干燥的声音。阳关上空的秋雁三次叠飞,悠扬而缓慢地唱着歌,诗人陶醉其中,脸上泛起红晕。
诗中还有燕子和天鹅这两种鸟的形象,象征着聚散离合的人生境遇。无论是得到还是失去,在世间的种种纷争中,无需过于计较,因为归去和留下都是命中注定。最后,诗人期盼着与心中思念之人的相聚之地,那里有烟雨弥漫的江水和云山交相辉映的美景。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离愁别绪、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过去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无常和命运起伏的深刻感悟。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寓意象征,展现了宋代诗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细如虾蚓足留连,大可蛟鲸出自然。当使川流应到海,只今坎止亦成渊。民忧不见尧咨日,地碍何由禹凿穿。何惜卧龙无意思,不随云去雨春田。
鼓钟喤喤,声筦锵锵。剑佩弃庭,济济洋洋。礼典告德,皇心乐康。于万斯年,受福无疆。
处士孤怀少往还,平时一刺字多漫。能容著帽挥谈拂,可见高人礼数宽。
峦树棲禽暖不飞,不如弓缴有危机。季鹰若悟蓴鲈好,应悔江东不蚤归。
虾蟆翻出阔,曲鳝草之长。门前飞八百,屋后走千张。
寂寂精庐切半空,古原高下稻花中。莲趺披素轻云梵,花萼雕红细雨宫。孤鹤睡迷千树月,断蝉吟绕五更风。心縻尺组遥相谢,归马南蹄疾似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