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客送行客,况又值新秋。
莼乡此去万里,先我上扁舟。
三载乌奴聚首,异县乡情对语,乘月几登楼。
去去远蜀口,日日望吴头。
丹青手,描不就,此离愁。
半生萍梗江汉,别恨最绸缪。
远水长空一色,风顺波平如掌,雁序际天游。
故旧有相问,犹滞剑南州。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水调歌头(丁亥送方子南出蜀)》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行客送行客,况又值新秋。
莼乡此去万里,先我上扁舟。
三载乌奴聚首,异县乡情对语,乘月几登楼。
去去远蜀口,日日望吴头。
丹青手,描不就,此离愁。
半生萍梗江汉,别恨最绸缪。
远水长空一色,风顺波平如掌,雁序际天游。
故旧有相问,犹滞剑南州。
诗词中文译文:
行客相送行客,何况又是新秋。
从这里到莼乡万里,我先上了小船。
三年来黑发部落相聚,异县乡情相对畅谈,几次在月光下登上楼阁。
你去远蜀的口,我日日望着吴山头。
丹青画笔,描绘不出,这种离愁之情。
半生流浪江汉之间,别离之恨最为深重。
远处的水和天空一片颜色,风顺波平如掌,雁儿们在天空中排成队伍飞翔。
故旧的朋友有所问候,仍然停滞在剑南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行客送别行客的场景,发生在一个新秋的时刻。行者即将离开,作者站在江边的小船上先行,为行者送别。行者和作者是三年来在黑发部落相聚的朋友,他们来自不同的县城,但在别乡相逢时,情感交流畅快。作者望着行者远去的方向,每天都盼望着他能平安到达目的地。作者的丹青画笔无法描绘出内心的离愁之情,他们之间的离别之恨如同半生流浪江汉的经历一样深重。
诗中描绘了远水和广阔的天空,形容了水天一色的景象,以及风和波浪的平静,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诗人还描绘了雁儿在天空中排成队伍飞翔的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机勃勃。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故旧朋友的思念之情,他们虽然远离故乡,但仍然停滞在剑南州,没有机会相见。这种思念之情通过整首诗词营造出一种离愁别绪的氛围。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情感和对乡情的思念,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感伤之情和对友谊的珍视。
春江波面浑,春岸卢芽嫩。不见木兰舟,羞带骈枝杏。轻绡_泪痕,急雨冲花阵。暗祷紫姑神,觅个巴陵信。
晚境惟于闭户宜,出门惟有病相随。四方虽是男儿志,莫忘柯山在莒时。
舞姬初试薄罗衣,趁蝶随蜂玩午晖。各折一枝入深院,欢声赢得绣球归。
华亭有珍禽,毛丰而骨细。他日上隋渠,为我致清唳。
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君御狐白裘,妾居缃绮帱。粟钿金夹膝,花错玉搔头。离别生庭草,征行断戍楼。蟏蛸网清曙,菡萏落红秋。小胆空房怯,长眉满镜愁。为传儿女意,不用远封侯。